牵紧牛鼻子
谱写走在前列新篇章
记者: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山东负有重大的责任使命,对此应如何认识和把握?
龚正: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总要求,是办好山东事情、做好一切工作的总纲。近年来,我们坚持把走在前列作为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干事创业的方向指引,作为践行“四个意识”的自觉行动,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山东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理念上,我们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保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定力: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看结构优化的“形”和此消彼长的“势”,始终在创新发展上保持定力;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看全省一盘棋,始终在协调发展上保持定力;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看可持续发展,始终在绿色发展上保持定力;处理好激活与规范的关系,看市场体制机制优势的再造,始终在开放发展上保持定力;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看综合效益最佳,始终在共享发展上保持定力。
工作中,牵紧两个“牛鼻子”,做到协同并进。一方面,牵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工程”。这是解决山东大而不够强、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质上是一场重大变革,需要寻求新的理念、路径、机制。中心任务是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即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推动山东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另一方面,牵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个“牛鼻子举措”。既补发展短板,又补制度短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科技、国企、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完善制度供给体系,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过去5年,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翻了一番多,达到745万户,其中企业突破200万户,是2012年底的2.6倍。
深化放管服
塑造生态系统新优势
记者:有种现象,同样一个好政策,放到好的环境、好的生态系统里,往往立即产生效果。山东在改善政务生态方面是怎样考虑和安排的?
龚正:这个看法很有见地。我们强调把创优环境作为制高点、生命线,努力在营造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基础上,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这其中,政务生态居于首要位置。我们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的意见》,以“少、高、优”目标为统领,开展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
围绕审批事项少的目标,持续推进“四减一降”,就是减行政权力、减投资审批、减收费项目、减证明材料、降准入门槛。2013年以来,省、市、县级行政权力事项分别压减44.8%、42.6%、24.2%,目前已提前完成本届政府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1/2的目标。经过4年多努力,省级企业投资核准、备案事项减少50%,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54.2%,实现省级涉企“零收费”。
围绕办事效率高的目标,持续实施“四个一”,就是致力于形成“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链审批、一照走天下”的政务服务模式。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群众和企业办事,要做到只跑一次腿,最好不跑腿。再如,针对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问题,正在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平台系统全贯通、信息资源全共享和政务服务事项全网办。今年上半年,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申请量占到85.3%,按时办结率达到99.9%。
围绕服务质量优的目标,持续提升“三大服务”。一是通过建立审批代办制、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等,努力提供保姆式服务。二是落实各类服务清单,从政策宣介、场地融资、用工社保等方面入手,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对中介服务,继续清理整合,实行清单管理,项目名称、设定依据、收费标准等全部向社会公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