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白景明:砥砺奋进的五年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辉煌(3)

(五)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经济的辉煌成就,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可感受到的红利。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我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加到2016年的23821元。从目前来看,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应该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两个突出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这五年的趋势来看,这两个指标应该可以实现。

我们的经济增长给中国人带来了可感受的红利。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增长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使国防能力提升,使我们在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时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也使我们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有了物质基础,为我们实施“一带一路”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三个重要因素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所谓稳中求进就是,我们既要发展,同时又要在资源环境各方面因素可承受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是指,我们在发展中,要注意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国内外协调发展、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可持续是指,我们在协调发展中,既保证当期的利益和发展,又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用当期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当期的利益增长能够为后续的利益增长创造条件,而不是只顾当期,不顾长远。

第二个方面,以改革促发展。

我们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之一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的实施就是要在经济领域、行政管理领域、司法领域等等各方面深化改革。所谓深化改革就是,要把前期改革的效果放大,同时要推出新的改革措施。我们要用这种改革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制度基础。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对经济发展根本的支撑作用。

这五年当中,我们的经济领域的改革是不断深化。比如说,我们进行了“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主要是简政放权,降低企业运行的制度成本,降低人们消费的制度成本,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起到释放需求的作用。

再比如,我们进行财政改革。财政改革中实行税制改革,大幅度减税。单是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项,从2012年1月试点开始实行到2017年2月,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总规模累计已超过1.2万亿元。还有很多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对消费的一些减税措施。减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把更多资金留给企业,企业可以用于扩大投资,吸纳就业,拉动需求,保障供给或者说是优化供给、刺激供给。

在投资管理上,也有很多改革措施,确保投资的正常增长。同时,我们在经济领域推出了一个重大的改革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是优化供给结构,使供给和需求更好对接。

这里面我想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英国撒切尔提出的供给革命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事。当时,西方国家经济停滞,要通过供给上的一些政策调整来使经济摆脱停滞。我国十八大以来推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的经济没有停滞,经济增速在国际上并不慢。这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革命的一个重大区别,我们要在经济还没有停滞的时候,未雨绸缪,通过问题导向来优化供给,使它和需求的变动相适应,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使供给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能够和消费的需求转变相呼应。这些年,我们的消费需求已经从排浪式的粗放消费转变成个性化的分层次的精细消费。另一方面,我们的供给要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当期问题,而是一个长远的问题,不提高国际竞争力,且不说国际市场,就是国内市场也会被外资占领。被外资占领了国内市场,就等于卡住了我们的脖子,我们的民族资本就会走向衰败,国内经济将会形成对外依赖。这是什么意思?GDP是指经济各种要素在一国之内带来的新增财富。新增财富可能是内资创造的,也可能是外资在国内创造的,两者协调发展,但还要争取内资占主导地位。如果单是外资在中国创造财富,利益更多是让他拿走,更为关键的是他把内资的力量削弱以后,我们的国内市场就会被外资控制,这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来看是不能允许的。所以,现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就在于此,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整资源在产业之间的配置,压缩过剩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培植高新技术产业,保障经济安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

这些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过剩产能逐步压减。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现在,对外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外商投资规模,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现在既是资本输入的大国、外商投资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资本输出的大国、对外投资的大国。

第三方面,宏观政策得当。

我们实行了有效的宏观政策,现在整个宏观政策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政策体系内部搭配合理。

我们现在的政策体系特点是宏观政策要稳、社会政策要托底。所谓宏观政策要稳是指,一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二是宏观政策也分阶段,具有相机抉择性;三是宏观政策是准确的。具体来说,三大政策实现有效衔接:在财政政策上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上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就业政策上实行的是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三大政策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撑。

这些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减税增支。从减税的角度,把钱更多地留给企业、留给个人,保证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从支出的角度,赤字不断放大,保证供给,拉动需求。我国2016年赤字规模达到了21800亿,占GDP的比重3%,2017年的财政赤字是23800亿,占GDP的比重还维持在3%。支出的适度扩张,拉动需求,托底民生。一方面,减税把钱留给企业,稳需求;另一方面,支出扩张,又拉动需求,这样就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又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确保货币供应量的稳步增长。再进一步说,我们要控制通货膨胀率。我们不是更多的依靠释放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如果靠释放货币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话,那就是完成走向单纯靠价格增长拉动供给,走这条路在中国是不适合的。过去我们也有教训,也吃过这个亏。价格过快上涨是一个信号,能引导资源配置供给向上走,经济增长率会上去。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物价过快上涨以后,会使中小企业最先衰败,最后的结果是抑制了供给的增长,反而抑制了需求。因为物价过快上涨的时候,货币贬值,工薪阶层消费支付能力就会缩小,最后把经济向下拉。这条路我们不能走,我们要走的是货币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相吻合的道路,不能依赖货币超发。在这个时候财政上可以适当扩张一下。财政的适度扩张是在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之内的扩张,在当期不会引起物价过快上涨。我们的政策是这么一个搭配。

同时,我们又实行的是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采取各种手段促使就业增长。为什么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呢?经济增长最终是要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的利益。而发展的利益首先就是有没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支持积极的就业政策。比如,小微企业的减税,很多措施是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数量挂钩的。在营改增中,也是配合积极就业政策的,对一些就业吸纳力强的行业,我们实行低税率;对一些新兴创新型吸收就业人员的行业,也实行低税率。比如,在扩大营改增范围的时候,我们给予技术服务、咨询服务、6%的税率,是三档税率中最低的。这些政策是相互咬合的,是相互支撑的。

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制度改革释放需求,得益于宏观政策与改革措施的相互衔接。这三方面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经济成就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