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惟敏:建筑历史的发展和演变(4)

摘要:在建筑艺术上,能看到人类本身对艺术的追求、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建筑艺术家们在他们的设计里,渗入着历史文化的因素。价值观越厚重,它放射出的文化价值越丰富,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财富与价值。

这个时候的建筑所呈现出来的外观,完完全全和古典主义不一样,就是后来我们说的“玻璃盒子”。我们把这个时候的理论、说教、观点、作品叫“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建筑界的表现,对城市是有影响的,它和古典主义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在文学、艺术、电影、音乐、绘画等领域,现代主义也都有影响,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找一找。

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房子,我们说是“现代主义”作品,你说这房子真“丑”,不仅仅你说丑,有相当一批人都说丑,很多人就把它怪罪于现代主义,说现代主义强调的是一种机器、一种功能、一种效益,动不动就要讲逻辑,以人为核心是人要操纵机器,但这东西没文化,它显得那样的粗鄙、那样的简陋。那需要怎么做呢?他们希望这些建筑有一点特征,在这样一个方方正正的建筑上面,画上一点古典主义的符号——将古典主义的东西抽象出来,变成一种符号,贴在现代主义的“方盒子”上。这批人认为,要反对现代主义,但不能复古到古典主义。他们认为一定要向现代主义宣战,因为现代主义没有文化,现代主义是文化的沙漠,但可以用这样一种古典主义的符号来调侃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义。这成了一个时代特征,叫“后现代主义”,不仅建筑有,音乐、美术、文学都有。中国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很少,但到西方去看,能够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建筑。

再往后发展,以扎哈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师,基本上展现了各种各样建筑风貌,已经总结不出什么流派,因为太多元化,也就是我们说的多元价值观。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高丽萍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