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六个新”:“新”在了哪

农村经济“六个新”:“新”在了哪

昨天(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有关情况。这次发布会,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介绍中国自十八大以来在各方面所取得重大成就的系列发布会之一。

韩长赋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韩长赋用“六个新”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第一,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连续4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第二,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第三,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第四,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第五,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初步得到遏制;第六,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充足的粮食供给,是中国的一个永恒课题。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农业是中国率先进行改革的领域,农业是基础、是命脉,农业稳则经济稳。至今为止,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仍然发挥着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持续向好。农业和农村的向好局面,为方方面面的改革发展、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压器”作用,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赢得了战略主动。

相对而言,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和关键环节。因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就会主动。

农业,是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度量衡”,其发展结果直接体现在人们的一日三餐上,体现在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精神状态上,是人们获得感首要的、直接的和最重要的来源。农业、农村要持续向好,就必须加快农村发展,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三项重大任务,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职业农民队伍,提高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中国农村发展得如何。农业和农村持续向好,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实践领域。脱贫攻坚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两翼;精准扶贫是农业和农村工作协调发展的关键。沿着这条康庄大道走下去,中国农业和农村将呈现出更多的新气象。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