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活蟹禁乘地铁”风险防范也要兼顾便民利民

“携活蟹禁乘地铁”风险防范也要兼顾便民利民

每年十月间,正是螃蟹膏满黄肥之时。买上几只螃蟹回家犒劳自己,或者走亲访友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最近湖北武汉市不少市民向记者询问,买了螃蟹能提着它们坐地铁回家吗?武汉地铁方面回应称,熟的螃蟹可以带上地铁,活的不行。

地铁是人们日常出行时选择较多的交通方式,螃蟹是众多消费者喜爱的食物,对于既想享受螃蟹美味也想体验地铁便捷的市民来说,“携带活蟹乘地铁”成为一种应时的利益诉求。但地铁方面的回应也并非毫无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禁止乘客携带物品目录》有明确规定,乘客不能携带猫、狗、家禽及水产品等影响乘车环境或可能妨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活体动物,为此部分乘客需要为遵循社会规范而支付成本。

事件的争议在于,不少市民认为,螃蟹与鸡鸭等活体动物不同,禁止“携带活螃蟹乘地铁”,人为地加大了风险防范的成本。给“携带活蟹乘地铁”带上“紧箍咒”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地禁止,只要在细节考虑和实际操作上更周全一些,风险防范和便民利民也可以寻找到最大的价值公约数。

同样是“携带活蟹乘地铁”,不同的地方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与武汉不同,正规盒装的螃蟹可以带上苏州地铁,散装的螃蟹必须绑好腿,放入盒子确保不会漏水、螃蟹不会爬出来。杭州地铁规定乘客可以携带大闸蟹,但需要有包装袋并且符合《乘客守则》规定的限带的体积要求。这些无疑应该成为武汉地铁解决当前两难困境的有效借鉴。

地铁作为一个流动的开放的公共空间,活螃蟹一旦“挣脱”出来难免会给其他乘客带来不便,也会给地铁的有序运行带来挑战。“携带活蟹乘地铁”需要设置门槛,但需设置有效门槛,即让符合条件的活螃蟹能够上地铁,让不符合条件的活螃蟹被拒之门外。

一个好的社会规范,应该是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面对“携带活蟹乘地铁”要多一些“异质思维”,少一些“一刀切”。既要做好地铁的风险防范,也要尊重老百姓应时的利益诉求,多下些功夫,寻求灵活转变。从苏州、杭州的实践来看,“活螃蟹上地铁”完全可以实现风险防范与便民、利民的平衡。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