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处方”贵在医患互信

“旅游处方”贵在医患互信

胃部反酸,肚子胀气,湖北武汉49岁的万女士吃遍各种胃药也无济于事。上周,她辗转到武汉市某医院的消化内科,医生为她开了一张“旅游处方”——建议她休息一段时间出去旅游。万女士照做后,没想到“胃病”不治而愈。记者了解,这样的处方,该科室每年要开出近千张。

不打针不吃药,出去玩几天病就好了,“旅游处方”的确神奇。但其实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是医疗常识,“旅游处方”也仅是对症下药而已。很多病症相似的疾病,病因大不相同,有的在身体,有的在心理。心病须“心药”治,“旅游处方”就是一味“心药”。

一个医院的消化内科一年内给患者开出近千张“旅游处方”的真正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为患者减轻了病痛和经济负担,更在于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互信。

一些患者有两种偏见,一是认为医生和医院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倾向于给患者多开药、多检查;二是过度迷信药物的作用,认为有病就要打针吃药,不相信“心药”的科学性。文中的万女士就走过不少弯路,胃药吃遍终不见效。

不只是患者,医生也有苦衷。正因为有些患者对医生存在上述偏见,有些医生出于迎合患者心理或规避医疗纠纷的考虑,也倾向于给患者多做检查、多开药

此背景下,“旅游处方”更显得难能可贵。当前,因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此以往,积久成疾,引发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吃药打针效果甚微。要想治好病,首先要医“心”。

医“心”,需要医患之间多进行良性沟通,而良性沟通的前提就是医患互信。医患之间互通互信才能找准病灶、对症下方。

正因此,开“旅游处方”不只是医生的事,还是患者的事,甚至关乎社会整的医疗大环境。就增强医患互信来说,不能光靠人,还要靠制度,医疗改革应在建立医患互信上做好文章。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