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3)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马克思主义百余年发展中走来,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百余年兴衰中走来,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百余年伟大实践中走来。这套制度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六、民族团结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能够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政权形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单一制政体和崇尚团结统一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成功地建立起了“一体多元”的现代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新中国成立68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民族发展政策,如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不仅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民族地区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面貌,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还从民族干部培养、文化传统保护等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了多民族和谐共荣的中国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西方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也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从现代世界范围来看,受困于民族(种族)问题并由此引发严重后果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印度,其东北部阿萨姆等邦、西北部旁遮普邦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就是民族分离主义的重灾区,时至今日仍时有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又如美国,因警察枪杀黑人引爆长期存在的种族矛盾,引发多地非裔人口示威游行甚至血腥袭警事件。

七、改革创新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始终在改革创新中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共产党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活力。改革就意味着创新,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保持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赢得永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创新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有关改革本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性、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需求的适应性,还体现在改革领域的全面性、改革路径的科学性以及改革持续深入的自觉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体制改革,使之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新的篇章,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号角,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2020年阶段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写入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写进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别是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公众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高水平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丰富,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机制、国家监察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反观美国,面对“民主政体”异化为“否决体制”的困境,尽管两党都十分清楚美国政治已经深受“否决政治”之害,但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都无力改变美国政治的现状;不仅无力改变,而且还饮鸩止渴,一再利用有关议事规则作为武器,在政策议程中继续相互掣肘。此外,大众媒体多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政党观点和立场的极端化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得到扭转的希望十分渺茫。改革创新对当前美国政治而言,“非不为也,诚不能也”,反映出美国制度陷于僵化、与环境互动能力严重弱化的困境。对此,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称之为“政治衰败”。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