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徐祥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本期访谈,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祥临教授,为您讲解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怎样学习理解习近平“三农”思想等问题。敬请关注。

宣讲家网:请您再给我们讲讲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徐祥临:在农民与市场的关系上,习近平同志思考得更久远、更深入。首先,“谷贱伤农”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前,农民没有积极性,农产品市场商品短缺;“大包干”之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农民有了积极性,个别品种农产品过剩的问题随即产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谷贱伤农”。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农产品供应已经相当丰富,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谷贱伤农”问题普遍出现。其次,向农民普及科技的问题。中国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较是不低的,但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验收成功以后,不能很好地传达到农民手里,这就是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再次,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问题,农民时常会购买到假冒伪劣的农资。另外,还有卖难问题、贷款难问题、保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怎么解决?

习近平同志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些问题,他的博士论文专门研究了中国农村市场化。论文中,习近平同志把上述问题一一作了梳理,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即中国农村要走组织化、市场化发展路径,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村市场化。反过来说,小农户一家一户地单干很难进入市场,即便进入市场也是很吃亏的。比如最简单的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朴实的农民时常因为轻信经销商买到质次、价高、性价比低的农资。再比如进入市场以后,经济人到田间地头去收购农产品,经常压低价格,小农户普遍遭到大型企业和中间商的盘剥。因此,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市场化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习近平同志将理论变成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他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指导过温州瑞安市搞生产合作社工作。通过改革,对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三位一体”的合作经济体系,为农民提供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农业局的农业科技人员可以对农民提供科学技术的帮助,如观测瑞安地区的农村土地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品种,怎样进行栽培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如果当地技术水平不够高,也可以外聘专家或令技术人员到外地交流学习,如此就能使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解决。另外,供销社负责帮助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日常用品,销售农产品;信用社则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和保险问题。这样就为农民提供了从生产到生活全方位的服务。这项改革是从2005年开始,2006年年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指导召开工作会议,来推进这种模式,当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习近平同志的理论和实践能够很好地解决小农户进入市场难的问题,它明确了农业局在向农民推广科学技术上应该担负的责任,使供销社、信用社与农村的联系更加紧密,是一个伟大创新。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去兰考县调研时发现当地在开展合作社工作,详细了解了具体情况并与他们交流了自己在瑞安市的经验,对他们的工作表示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称这是一个解决农民进入市场的非常好的途径。

2014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习近平对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作了重要批示,其核心内容是要把供销合作社办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购买、销售、经营都跟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只有综合服务才能把为生产生活提供的服务全面覆盖,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这样的合作社体系,就是习近平对供销合作社改革提出的目标要求。为了落实习近平同志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批示精神,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这说明解决“三农”问题变成了全党的意志,再次表明习近平同志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