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徐祥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5)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本期访谈,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祥临教授,为您讲解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怎样学习理解习近平“三农”思想等问题。敬请关注。

宣讲家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那么农产品销售问题农产品质量问题是不是都可以得到解决呢?

徐祥临:目前,“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社体系尚在推进中,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习近平同志的顶层设计得以实现,并且“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成,那么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农产品销售难、农产品质量等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首先,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本来是好事,但市场竞争往往存在盲目性,什么产品盈利就拼命生产,最终因为供大于求造成销售难问题,这在纯粹的市场竞争体制下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习近平同志设想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体系自上而下地解决,也可以借鉴日本农协的解决办法。

以种西瓜为例,首先,日本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户的技术指导非常到位,对各农户的种植面积包括产量都掌握得非常清楚,他们会把数据汇总到基层农协(大致相当于我们的乡镇、县这两个级别),再由基层农协汇总到县,最终汇总到中央农协。这样一来,中央农协可以比照需求量和生产量作出决策。假设上一年度供求刚好达到平衡,今年产量多了20%,那西瓜的价格肯定会大幅度下跌,这时中央农协会适当缩减今年的种植面积。这种总体控制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很好地避免了“谷贱伤农”的问题。

除了整体上供应过剩,小农户在农产品市场中完全独立地参与竞争,由商贩到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然后卖到批发市场上去的经营模式,也是导致农民销售难的主要原因。在日本农协体制下,小农户会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交到农协(相当于我们的合作社),进行数量、质量的检验,然后包装运到批发市场上去销售。由于农产品是通过合作社运到批发市场上去的,所以日本农协能够让农产品以批发市场的价格出售,而不是田间地头的价格。以实际情况为例,假设我们从超市里买的胡萝卜平均3块钱一斤,超市从市场进货的价格可能是2块,商贩到田间地头从农户那儿收购的价格可能是1块。在日本农协体制下,消费者同样花3块钱买胡萝卜,但由于农协帮助农户把产品运到了批发市场上去卖,就可以卖到2块钱。同样的生产成本和购买价格,农民的纯收入却差了一倍。

其次,农产品质量问题。其实,中国从十多年前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据最近几年的市场状况,农产品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国家质监局、农业部等相关部门也就此公布了很多数据。尽管如此,我们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比如在我们国家,农产品坏了、烂了会卖不出去、没人吃,但目前还不存在对此的国家检测标准。

在日本农协组织体系内,农民的生产经营项目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由农户决定的,而是由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决策。假设一个基层农协制定了生产胡萝卜的经营项目,农业技术人员就会帮助农户挑选、购买优良的种子及相应的化肥、农药、包膜、机械等等一切所需的生产资料;接着根据品种特性,通过电视、网络等种种渠道教授栽培技术及操作规程;对于个别理解能力较低的农民,技术人员会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如果最终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由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及其所属的部门来负责,所以农产品质量事实上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人员来保障。农协有专门的质量检测人员,出现质量问题的农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因为批发市场的质量检测机制是非常严格的,一旦发现问题,供货的单一农户甚至农协以及生产区域的产品都不能再进入市场。同时,没能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因为具有安全隐患也不允许在田间地头走街穿巷地卖。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利益机制的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农产品的质量都有充分的保障。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