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群众”共出现246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考验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更是彰显党员干部的家国情怀。

强化人民至上的政治高度。“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的这一重要判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执政理念。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国家、人民三者是高度统一的,党和国家的利益也是人民的利益。一是要提升以身许党的政治觉悟。对党绝对忠诚,“以身许党”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这种“忠诚”是全心全意的忠诚、是言行一致的忠诚、是始终如一的忠诚、是永不后悔的忠诚。二是要提升以身许国政治追求。“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前有詹天佑、冯如、邓稼先、钱学森,现有“黄大年们”前赴后继地薪火相传,靠的就是一番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三是要提升以身许民的政治担当。作为党员,不应该有任何的私利,有的只能是百姓疾苦、百姓需求、百姓愿望,并为之奔走呼号、夙兴夜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强化植根于民的情感温度。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牢牢维系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纽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级党员干部要勇于“沉下去”、敢于“接地气”。要怀着朴素感情经常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当前,全国上下兴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领导干部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交流新时代的新战略新部署,不断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强化为民解忧的实践力度。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时代,适应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转化,要着力解决好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要注重方式方法,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定力,明确群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庖丁解牛”的精神,集中主要精力优先解决好人民群众最急切、最期盼的事情。

强化由民评判的价值尺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的主人,我们党代表人民执政,理所应当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评判。要用好“达摩克利斯之剑”,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科学的考评机制,提升地方群众对干部、部门的评价比重,通过政绩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褒奖群众公认有政绩的干部,惩戒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群众不满意的干部。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1201/97607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连元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