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层党组织培植成扎根群众的常青树(2)

把基层党组织培植成扎根群众的常青树(2)

南京仙林街道以党建为统领,采用网格化管理,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融入社区工作

摘要:仙林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统领,采用网格化管理,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融入社区工作,吸引带动了社区居民、辖区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基层党组织展现出显著的凝聚力、号召力,街道城市管理考核曾连续62个月在南京市排名第一。

学习十九大精神成为一种需要

为什么仙林街道各方能积极参与十九大精神宣讲和贯彻落实?记者采访发现,这与当地长期以党建为统领,采用网格化管理,开展社会共建共享共治有密切关系。

记者听到喻小萍的发言,是晚上七点多,仙林街道的党员干部正在开每天例会。晚上下班后沟通工作,这已是长年的惯例。

会间,身穿黄马甲的居民志愿者们随来随坐,旁听街道干部的讨论。他们有的是来找街道干部反映情况的,有的是来商量宣讲队议程的,还有的只是想听听最近街道在干什么。“我们管这个会议室叫‘阵地’,是我们街道干部群众一起解决困难的地方。”居民志愿者张贯雄说。

仙林街道有“万家欢”“管得宽”“搭把手”等56支志愿服务队,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志愿者们平时是普通居民,是走街串巷化解矛盾的网格员,现在是十九大精神的宣讲者、落实者。

“要调动老百姓,党员干部先要动起来。”仙林街道办事处主任欧立祥说,当地创新了网格化管理机制,让网格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田”。7年来,街道干部联合群众,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的“四万走访”,最大限度地帮助解决问题,已累计化解矛盾2万多件。

服务为街道干部赢得了口碑,但真正把群众带动起来的是党组织。街道党工委把党建融入网格,街道各方就有了互动的“共同语言”。退休党员陈福珍在单位时觉得组织生活很乏味,现在她却成了学习重要讲话、宣讲十九大精神的积极分子。“不学习政策和报告,你去调解矛盾,说不服人家。”陈福珍说,学习成为他们参与街道治理的共同需要。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