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936年元旦:斥责

鲁迅1936年元旦:斥责

摘要:鲁迅对罗家伦将纳粹元凶希特勒(当时译作“希特拉”)所著《我之奋斗》一书选定为“星期标准书”,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1936年元旦,上海飘着未冻成雪的小雨,天气阴沉湿冷。身体状况不佳,行将走完人生最后一个新年的鲁迅,在这一天也打不起精神来,日记本上只记下了三个字“雨。无事。”

当天,鲁迅随手翻阅《申报》,翻到第三版时,却突然大为震动,有点急火攻心的样子。他搁下报纸,迅即伏案疾书,写了几行批评文字。1936年1月,《海燕》月刊1月号刊出署名为“何干”的鲁迅短文一篇,题曰“大小奇迹”。文中很不客气地批评了商务印书馆“名人荐书”的创意,斥责荐书名人和参与其事者们:

元旦看报,《申报》的第三面上就见了商务印书馆的“星期标准书”,这回是“罗家伦先生选定”的希特拉著《我之奋斗》(Ahitler:MyBattle),遂“摘录罗先生序”云:“希特拉之崛起于德国,在近代史上为一大奇迹。……希特拉《我之奋斗》一书系为其党人而作;唯其如此,欲认识此一奇迹者尤须由此处入手。以此书列为星期标准书至为适当。”但即使不看译本,仅“由此处入手”,也就可以认识三种小“奇迹”,其一,是堂堂的一个国立中央编译馆,竟在百忙中先译了这一本书;其二,是这“近代史上为一大奇迹”的东西,却须从英文转译;其三,堂堂的一位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却不过“欲认识此一奇迹者尤须由此处入手”。真是奇杀人哉!

鲁迅对罗家伦将纳粹元凶希特勒(当时译作“希特拉”)所著《我之奋斗》一书选定为“星期标准书”,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从三个方面给出了质疑:首先,鲁迅质疑此书是否如此重要,竟可成国立中央编译馆首选译介;接着又质疑此书为何从英文转译,不直接从德语直译;最后则直接质问荐书人罗家伦作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水准。

商务印书馆的“星期标准书”,是王云五任总经理期间推出的一种书籍营销模式,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诚如在“星期标准书出版原则”的公告中声称的那样,“本馆为增进人生效能,使人生达到最完满之发展,特印行星期标准书”,这一模式的诞生与实施,标志着名人荐书”不再只是读书圈子里的人际行为,而是一种能够产生实际的商业价值、且带有一定社会指导性的公共行为。然而,“星期标准书”的运营模式,虽然受到了大众读者的广泛好评,但总还能听到一些颇有分量的、极有水准的批评之声。与当名人们纷纷荐举商务版新书不同,鲁迅可能就是最早公开批评过“星期标准书”的同时代最著名者。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