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调发展,乡村环境美起来
曾经,中国城乡之间是一幅撕裂的图景: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陈旧的木屋土房;一边是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一边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协调发展,城乡发展必须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他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建设美丽村庄,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新农村的时代呼唤。
乡村美,人居环境要美。
“以前俺村都是旱厕,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都是,一进厕所能熏一个跟头。老人怨,孩子怕。”说起过去的厕所,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辛庄村村民王秀华连连叹气。如今再到辛庄村,各家有宽敞的卫生间、水冲式便器和贴着明亮瓷砖的墙壁。昔日的卫生死角,干净了。
改变发生在更多的村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2年的71.7%提高到2016年的80.4%,不仅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疾病发生率。“照亮每村每户的‘小角落’”,美欧媒体纷纷点赞中国的“厕所革命”。
不仅是“厕所革命”。一幢幢危房经过改造后漂亮簇新,一个个易地搬迁的新村整洁宜居;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规划先行,保留乡村特色……环境质量和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很多乡村成了城市“后花园”。
乡村美,基础设施要强。
江西媳妇梁思维刚嫁到湖北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时,带过来一部时髦的三星手机,没料到手机成了“玩具”,想打通电话,得跑到山顶才能有点信号。
随着我国加大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下营村和许多偏远山村一样,迎来了电信网络新生活。移动4G、免费WiFi全面覆盖,电信20兆光纤入户,这个昔日信息闭塞的贫穷小村,已变为湖北省赫赫有名的“淘宝村”。全村339户中,从事电商的有139户,开设淘宝店、微店500余家。
普及自来水,加大集中供水,提高水质达标率,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发展,5年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井井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小城镇电网改造,新一轮农网改造让农村发展产业的路子更广。从通电、通水、通路到通邮、通网,影响农民生活品质的设施短板正在补齐。
乡村美,精神风貌要好。
安徽界首市舒庄镇大鲁村,村民刘军强孩子的满月宴就办在便民大礼堂。他算了一笔账:“按照老传统,要吃3天流水席,怎么都得花2万元。现在遵守村规民约,请至亲好友吃一顿,只花了不到1000元。”村民观念的更新,源自界首市在农村推行的乡风文明建设,全面建立村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组织,修订村规民约。
越来越多的“大鲁村”倡文明乡风,强治理机制,风气变了,风貌新了,聚齐了人心,聚旺了人气。和谐氛围里,乡村生活更美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