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系列评论五】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处下功夫

【两会系列评论五】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处下功夫

——深入学习贯彻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

摘要: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面对人民群众向往的目标,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工作安排多考虑群众需要,多顾及群众感受,谋群众急需之策,干群众急需之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我们的党员干部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春风送来及时雨,两会欢聚话国是。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句朴实的话语,意味深长,寓意丰富,饱含了党的初心,凸显了人民情怀,对于我们进一步改进作风,把党的宗旨落到实处,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国以民为基,党以人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绝不是仅仅满足温饱、小康的基本需求,获取一个“及格分”,而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上不封顶”的永恒目标。改善民生从哪里切入?改革效果由谁来评判?这些问题必须要弄清楚。只有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真正在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一、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就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群众生活得好不好,就是检验党的惠民政策的试金石。实效是对照政绩的一面镜子,是检验政绩的一把尺子,是衡量政绩的一根准绳。最根本的标准,就是群众是否从中受到实惠及所受实惠的大小。唯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群众最反感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不着边际的“花拳绣腿”。只有把群众喜欢不喜欢、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政绩的标准,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和安危看在眼里、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动真情、解难题、办实事、不求回报,才能让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政绩所带来的实惠。

二、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就要真正深入群众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评判权。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听汇报、看材料,是难有真切感受的。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才能真正摸清民意,找准工作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入群众,用自己的眼睛看最真实的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最真实的声音,把准群众需求的脉搏,实实在在搞好服务。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唯有如此,才能品出群众的酸甜苦辣,读懂基层的喜忧期盼,发现工作的纰漏和不足,找到完善政策的依据,使决策和工作安排更符合实际、顺应民意,拥有更广泛、更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就要让群众来评判

人民群众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人间的善与恶、美与丑;群众意见是一把标尺,可以衡量出工作的成与败、得与失。我们的工作怎么样,不是看自己怎么说,也不是上级如何评价,而是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群众来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服务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服务做得怎么样要让群众说了算,并且要根据群众意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我们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坚持群众标准、由群众来评判,不能走过场,必须具有约束力,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经常看一看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按照群众的要求在展开,看一看有哪些措施和办法还需要改进,让群众真满意,而不是“被满意”,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四、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就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党员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机制,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保证群众说理有地方、意愿能表达。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综合运用教育、协商、疏导、服务等多种办法,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有效地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党员干部不仅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地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整合和凝聚人民群众力量。化解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群众工作的本质在于密切党群关系,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党员干部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要从源头上抓起,牢牢把住社情民意“晴雨表”和社会和谐稳定“安全阀”,有效解决干群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到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面对人民群众向往的目标,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工作安排多考虑群众需要,多顾及群众感受,谋群众急需之策,干群众急需之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在群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我们的党员干部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人民群众获得感越强,那就越拥戴我们的党员干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