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锋:为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4)

——2018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宣讲家网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院长,一起聊聊文化方面的话题。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影视作品走出国门,去参评奥斯卡、金棕榈,那么我们想听听您对此的看法。

胡智锋:中国的文化艺术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不仅是中国自己的艺术创造,也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是中国人用文化文艺的方式创造的精神产品。如果有很好的国际渠道来让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能分享我们的精神创造,那当然是一件乐事。中国的文艺人、影视人,积极参与国际上的重要赛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这是个全球性的平台,不光中国人,全世界人都可以参与。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醒大家,不能盲目崇拜和膜拜国外的奖项。过去若干年,我们把奥斯卡当成电影艺术的封顶,电影艺术的“奥林匹克”,希望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世界冠军”。这样的雄心壮志,从艺术本身的探索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必太过较真。我们要淡化“冲奥”情结,随着我们自己影视文化、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我们应该慢慢地打造属于自己的“奥斯卡”。

主持人:我们有中国电影节。

胡智锋:对,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电影节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提高我们艺术评价的水准,在全球树立中国的评价尺度,使世界各国的影视从业者也能以得到中国的影视大奖为荣。

主持人:其实近些年的中国电影节也吸引了很多国外的影视作品来参评。

胡智锋:是的,这个数量是逐年增长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的这几届,我们明显感觉到它在快速上升。我作为今年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之一,春节期间一直在忙着审片,我看到的片子至少有2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国家,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南美的国家,也包括欧洲的像英国、法国、德国,亚洲的日本、韩国,甚至包括一些阿拉伯国家,以及中东一带的国家像以色列、也门、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这说明我们电影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快速增长。

这也是提高我们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能力,一方面是把我们自己的东西推向世界,另一方面要建立以我们为主导的评价体系,让世界各国的影视艺术作品走进来,这是双向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