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殷切推动,学哲学、用哲学成为全党的重要工作着力点,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自然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与这三个领域相对应的哲学理论是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全面阐述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战略策略,阐明了治国理政必须牢牢定位于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定调导航。
坚持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群众史观而区别一切形形色色的英雄史观和唯心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人翁,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是历史表演者和剧作者的有机统一,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造福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变立场。社会主义不但是现实的运动,而且是超越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这种全新的价值观,将历史的主体支撑、动力源泉和价值指向定位于最大多数人民群众,为判别社会发展战略策略的根本性质和宗旨提供了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正是在于把握住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始终以人民为上、为人民造福,一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坚持正确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维护人民价值至上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道路问题和方向问题。他站在人民立场深情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多方面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含义和实现路径。他反复叮嘱,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场合都由衷倡导“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新理念,多次讲到“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价值,不能停留于抽象、玄奥的概念,而要时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植于党员干部头脑和行动,体现为人民共享的实际利益。共享理念的核心就是人民主体论,包括全民、全面、共建、渐进共享的丰富内涵,重点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尊重感、幸福感。这是将人民群众放在发展之本、发展之鹄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新拓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