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龙舟话端午(上)

角黍龙舟话端午(上)

摘要:佳节,图的是文化快乐,而一年节庆中最能怡人身心的,除了春节,就是端午。

龙舟夺标图 崔护、程宗元/绘

榴花开后,节序重五。重五,又称端午,中华风俗佳节。端,有初始、恰好等美意。“端午”称名可能始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至隋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又明确五月初五“谓之端午”。《晋书·乐志》有“五月之辰谓之午。午者,长也,大也。言物皆长大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萌,夏是长,看好故事的真正开场。

其实,旧历每月的初五,民间皆可称作“端五”或“端午”,通常认为“五”“午”同音,通用无妨。然而,五月初五,毕竟是巧数碰头,当为大吉,所以民俗相信此日能辟邪应瑞,也不奇怪。东南亚华裔商家至今端午仍然揖贺曰“五五巧逢头,十全福满楼”,皆以“好日子”视之,出处在此。

端午作为民间佳节,仪式感特强,尤以南方隆重为甚。即使走走过场,现在通常也有“五大五小”十件事情可做。五件大事是菰叶裹粽、龙舟竞渡、祭祀江神、门户悬艾、百丝系臂,此为必做;五件小事,如斗草、书扇、浴兰、射团和饮雄黄酒,择情选项,纯属自愿;再加上各地新增加的棋枰赛酒、龙舟对诗、楹联书赛等借题凑热闹的,若在荆楚湖湘浙东南粤等地,前后十日恐也不能尽兴。

佳节,图的是文化快乐,而一年节庆中最能怡人身心的,除了春节,就是端午。如果老少男女各有所乐,聪明商家又趁时优奉的话,那种开眼界、畅心扉、共美食的番番文化享受,岂止激发“爱我中华”的故土深情和感悟民族文化的自信,还能远胜“国学课本”的枯燥说教,生动多多。

前举端午节的五件大事,都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字灵均)忠直被谗投江而逝有关,唐韩愈《送孟东野序》曰“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楚,大国,其亡国之音是屈原呻吟),认为屈原事是预兆楚亡的不平之鸣,所以治世警惕者不会掉以轻心,历代台阁朝臣想进谏皇上远离奸佞小人的,往往也会拿屈原说事,借端午节敲敲警钟,说点“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北宋欧阳修《端午帖子》)之类,管他皇上爱听不听。

如果追思屈原,又欲摒除世间邪恶根源(包括奸佞、病魔和百虫之害等),兼行并举地隆重一番,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岁华记·丽谱》说“五月五日,宴大慈寺设厅,医人鬻艾、道人卖符;朱索彩缕,长命辟灾之物,筒饭角黍,莫不咸在”,又《东京梦华录》记“家家(桃柳蒲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迎相宴赏”。赠榴花,丝缠臂,祈望安康乐业;抽蒲剑,户悬艾,意欲除恶驱邪。聪明人解读过往,都知道好风俗是好故事留下的念想,至于观念能否改变命运那就看天地人事了。

入夏,瘴疠邪气滋生,最简便的办法是“以物降物”。据《吴中岁时记》,民俗有“端午簪艾叶榴花,以辟邪”,又《嘉兴府志》曰“端午瓶插桃榴葵艾,以禳毒气”,“端午饮雄黄菖蒲酒”等,此习俗自古至今。晚清近代诗人沈曾植《戊午五日》诗,“榴花一枝赠安石,蒲剑三尺抽钟馗。野人满酌雄黄酒,不恨南风解愠迟”,就很有代表性。前两句用“倒语”,即“赠一枝安石榴花,抽三尺钟馗蒲剑”。安石榴,石榴别名,汉张骞出使西域,归国带有安石榴、胡桃、蒲桃。清康熙间汪森辑《粤西丛载》记“午日折艾插户,饮菖蒲酒,以角黍相饷,妇人制五色香袋佩之”,可祛除病邪。不仅粤西,在巴蜀云贵一带,串串五色缠丝的大小彩粽和装入自配香料的绣花香袋缀挂于蚊帐、窗格、扇骨等,以为妇人炫巧(饰巧),其实仍是希望全家平安大吉。

据《帝京景物略》、《元明事类钞》等,“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装)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宁,俗呼是日为女儿节”。今之读者细品端午,颇多意外雅趣。端午炫巧和七夕乞巧都称作“女儿节”,即是一例。另外,有个细节也须留意。南方各地龙舟竞渡时呼喊号令有“喔塞”“禾在”等配合击鼓,以便运气和统一划桨的节奏;这些号令实是楚语“何在”演变而来。据《荆楚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人伤之,以舟楫拯之(楚人哀悼他,曾经用舟楫去拯救他)”,“故武陵竞渡用五月五日,盖本诸于此”。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认为,楚人五月五沿江招魂,“举楫相和之音皆曰‘何在’,盖所以招屈原(魂)也”。“何在”,招魂语,楚人竞舟沿江呼唤屈原,问“你在哪里”。刘禹锡又作诗曰“灵均何在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此习惯传承至今,千年呼声未绝,应是千秋邪恶未尽,民心尚善和期盼忠良,苦情可知,深情可见。

大约南方端午节的感觉太好,乾隆最爱看龙舟竞渡,又不便岁岁借南巡亲临民间现场,只好敕令在京城搞“福海赛龙舟”。福海,即圆明园内海,宽五百米,长五百七十米,让画船饰作龙舟在鼓乐声中竞渡来回,竞技成了表演。看台上花团锦簇,吃喝齐备,臣工欢呼献诗,假热闹不等于真好玩,但能哄皇上开心,显摆一下天朝盛世的皇家气派,动静也远播海外。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