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龙舟话端午(上)(2)

角黍龙舟话端午(上)(2)

摘要:佳节,图的是文化快乐,而一年节庆中最能怡人身心的,除了春节,就是端午。

乙亥(1995)仲秋在韩国参加“汉城国际书法学术大会”,会后乘车赴古都庆州,路上与韩国学者畅谈至“端午佳节”。问及韩国的“端午祭”,他们谈到采药草、彩丝缠粽和“糯米鸡”,笔者请教端午的“文功武技”,彼等茫然。据笔者见闻,端午文化除饮食、医药、民俗游戏等外,在欢乐气氛的陶醉中最容易遗忘的是端午的文功武技。当然,大文化都有辐射力,在亚洲有端午节庆的也不限韩国,但据史确证的文功武技,应该是我中华端午文化中最令国人自信满满的特色。

先说“武技”。端午武技,项目颇多,例如射柳、走骠骑、射垛、击球等,各地视丰稔或灾歉情况或有增删。射团是端午游戏,幼童以小弓射米粉制作的粉团,射中即可食之。虽是初试武技,果能佼佼,前途也不可限量。

青壮年的驰马射柳,又称“貅场翦柳”,素为历代练兵绝技。辽金多借重唐宋,从“辽俗”的射柳场规看,可知竞技之不易。“凡重五,拜天礼,毕。插柳球场为两行”,赛者以尊卑为序,先用布条在柳枝上作好各人标志,离地面“约数寸削其(柳)皮”,露出白色。赛者驰马进场,“以无羽横镞箭射之”,能射断柳枝白处,并且迅速用手接住断枝者为胜。射断枝而手未接住者,次胜。若射断非白处,或射中白处但柳枝未断,或不能中者,皆为负局。“每射,必伐鼓(击鼓)助其士气”(见《钦定续通志》),观者兴奋喝彩,盛况不亚于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旧时除比赛龙舟疾速之外,有些江湖水乡还须加得水技等才艺表演方才尽兴散场。这种水上表演,俗称“水技”,如果只在端午出场亮技的,也可以归属“龙舟竞技”。

一般“水技”者,不过如鸢飞鱼跃于舟上波间,一似钱塘潮中那些红衣弄潮儿,忽隐忽现,惊险出没,真个难测;每待岸上看客惊骇尖叫,指浪花埋没舟影时,鼓声骤歇,只见小舟跃上雪浪峰巅,露出红衣一点,此际鼓声复起,“潮水拥前挺船入,忽见潮儿船头立”,好不精彩。笔者己未(1997年)十月观钱塘大潮,曾作一律,“旗亭声动忽奔雷,波道横天势不回。拔地漩澴生浩荡,掉头嵂崒失崔嵬。白烟一线旌旗舞,黑帐千军瀑雪摧。叫道少年身手好,腾舟半壁九徘徊”,大致形画了弄潮“水技”的情景。比较而言,鄂湘五月的潮势虽然不及钱塘大潮,但“浪里白条”的弄潮亮技,亦有踩水跳舟、滑水蹴花等水技表演可供观赏惊叹。

最厉害的水技,应属民间武术,若非水陆双擅的武艺高手,不得怀此绝技。近百年,由于枪炮制造业大兴,加之误解传承武术为“聚众习武”而多次被列入清肃项目等原因,中华武术传统绝技多有失传;江湖苦练,端午亮技,竞技于绝险的水技即是其一。武术水技,原本少林一脉,明清习武者众,然而出脱水技并真正名震江湖的“水上飞”凤毛麟角。

习练水技自幼儿始,九年为界,功成与否即见。然后出师闯荡,自辟天地,江湖据其德义、技艺、智略三项,予称水侠。出师者,往往于端午节龙舟竞技时公开亮相一二,以便售技于水陆镖行或台阁大户。清代著名的“水技三侠”皆水陆双擅,例如常熟西乡郑侠,能食数人饭量,力大无比,轻功大好。近代掌故学家徐仲可(南社社员)评其“善技击,得少林宗派,能于水面作蜻蜓点,一跃数十丈,视城垣如门阈”,功夫了得。当时乱世,江湖多盗,水陆行旅若有金银细软须雇镖师护卫。有一次,汉口某富商将白银万余两装入大瓮,雇镖郑侠,载舟南下。日暮行至扬子江段,觉有异象,立即泊舟,“检瓮,则(瓮)已失”。“遥望烟波中隐约有人影奔窜”,郑侠知盗瓮者亦擅水技,遂点水讯追。“稍近,微辨其为僧,手提两瓮,踏波如飞。郑点水尾(随)之”,登岸两场好斗,最终折断僧臂,夺回瓮银。

此实录,非杜撰,有“西乡点水飞身侠,东寺盗银断臂僧”诗评点。但是,看官先前只见端午“龙舟竞技”的矫健英武以为水上快活,却不知图谋生计的端午水侠也是番番苦厄决险,穿穴生死中来。

端午佳节的文化滋味需要慢咂细品。历史长河沉积的屈原文化,已经渗透于中华文化沃土并繁衍出花馥林密,读者行旅至此,视而不见,反而感喟当今“文化的缺失”,实则知之皮毛,又未得格物深致。如果每次欢度佳节都当作一番传统文化洗礼的话,我们就不会肤浅得只记住吃喝玩乐,而迷茫无知地丢失负有历史寄托和未来期待的行李。

(作者:林岫,系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