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自行车票的故事

一张自行车票的故事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甭说是自行车了,就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和小汽车也先后步入了我家的大门,这真是“芝麻开花——节(秸)节高呀!然而,每当想起第一次用票儿购买自行车的情景来,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一番。

还记得在1978年底,我结束了两年半的农村插队生活,被分配到北京的一家国营工厂工作。

当时,我的月工资仅有26元;两年之后,我成为了二级工,每月的工资收入是39.8元。那时候,我每天上下班都会骑着家里的一辆破旧的飞鸽牌加重自行车,这也是当时我家唯一值钱的物件儿了。后来,不知爸爸给我从哪儿弄来了一张上海永久牌17型锰钢自行车的购物票,当时的价格为190多元。

望着这张好不容易搞到手的车儿票,全家人都喜出望外,自然,我的心情也格外高兴。但高兴之余,我又有几分担心:就凭自己每月这几十元钱的收入,若想拥有这辆心仪的自行车谈何容易!

爸爸似乎早已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拍拍我的头,说:“虽然咱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但既然你喜欢,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它买回来。”

当天晚上,爸爸又磨起了早已生锈的镰刀,打算利用工作之余打草卖钱;妈妈也在第二天上午从街道“五.七连”那里领来了糊纸盒的活计儿;70多岁的奶奶,虽然手、眼都不太好使,但她却把自己压箱底儿的一件羊皮大衣递给我,让我把它拿去卖了……

就这样,经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那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不久便成为了我的胯下“坐骑”。

后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在一次下夜班时,忘记把自行车放到存车处,只把它停靠在自家的楼下。等第二天一早上班时才发现我的那辆心爱的坐骑不见了。丢失自行车的那段日子,虽然自己的心里挺憋屈的,但那时,我家的生活已今非昔比,因此家人也没太责怪我。

是啊,改革开放40年来,我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甭说是自行车了,就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和小汽车也先后步入了我家的大门,这真是“芝麻开花——节(秸)节高呀!然而,每当想起第一次用票儿购买自行车的情景来,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一番。

作者简介:李庭义,北京人,热爱文学写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广播电视报》、《北京广播电视报》、《劳动午报》和北京电台等媒体上共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有20多篇征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