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城一区”为科创中心夯实地基

北京:“三城一区”为科创中心夯实地基

摘要: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突破怀柔科学城,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北京市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为主平台,发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凸显,怀柔科学城作为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形态初露端倪,未来科学城技术创新主阵地作用加速形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精尖结构的新增长极加快构成

为擦亮“科技创新中心”这张“金名片”,北京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全面发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17年,“三城一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北京占比超过30%。其中,中关村科学城居16区之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2%。

随着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凸显,怀柔科学城作为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形态初露端倪,未来科学城技术创新主阵地作用加速形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精尖结构的新增长极加快构成,“三城一区”格局雏形初显。

原始创新看“三城”

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突破怀柔科学城,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2017年,北京对三大科学城给出了差异化发展的定位。今年上半年,北京“三城一区”规划将编制完成,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目标路径和发展重点,促进协同联动发展。一字排开的三座科学城,正积蓄着原始创新的蓬勃力量。

日前,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迎来即将“扩容”的好消息。生命所现有一期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拥有科研实验室26个,人员700多名。扩建后,将达到50个实验室、1500人左右的规模。

系统揭示病原细菌入侵和先天免疫系统防御的分子机制;揭示中缝背核神经元与奖赏的关系,为开发治疗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方向;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受体……2005年以来,聚集了王晓东、邵峰等26个团队的生命所,快速实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

扩建后的生命所,不仅对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及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改革和完善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吸引海外杰出留学研究人员归国工作等起到示范作用。

随着中关村科学城扩展覆盖海淀区全境,由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军民融合单位等组成的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将通过深度合作,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旨在打通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痛点”和“堵点”的“海淀创新发展16条”,则聚焦支持领军企业和潜力型企业培育;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和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在中关村科学城的地标——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关村智造大街,创客们开启了新一波智慧碰撞。去年投入运行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全球创新社区,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为100多个全球项目提供孵化服务,成功落地了来自美国、瑞士和韩国的5家企业。

在昌平未来科学城,创新创业潜能正在加快释放,科学城竣工面积达到288万平方米,神华、商飞、国电等15家央企下属70余家研发机构、科技公司、8800余名科研人员入驻运行,国家级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达到40个。

同时,怀柔科学城政务服务中心也正式于3月16日开启对外试运行,可办理申报纳税、工商注册、许可审批等418项事务。怀柔科学城建成后,将面向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开放。

产业发展看“一区”

“三城”关于原创的奇思妙想,离不开“一区”的产业化实践。位于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肩负着发展高端制造业,承接三大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新鲜出炉的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开发区工业产值排名全市第一,财税收入、出口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近来,开发区航天技术及产品的消息格外多。先是全球首颗共享卫星——“亦庄·全图通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创下为科研机构、院校、公司等提供共享科研平台的行业先例。又有零壹空间自主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并宣布将于今年6月份首飞。

在“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鼓励下,北京蓝箭、零壹空间、翎客航天和星际荣耀四大民营火箭企业相继落户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火箭研发设计制造产业集群。航天企业为什么把亦庄视为专利变红利的首选地?他们看中的是这里可以为卫星研制生产和应用终端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科技成果转化必须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依靠高端人才。目前,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地的角色已经确立;未来,科技成果转化更将成为开发区的“看家本领”。

今年,开发区将通过建立政府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与三大科学城的主动对接,让首都的科技成果率先在开发区转化落地。

目前,开发区有240余家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共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企业可以向研究机构提出科技、技术上的难题,寻找解决办法。这一平台为开发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亦庄不仅具备承载三个科学城成果的能力,也具备国际合作的能力。”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表示,开发区要建设对接三大科学城科学成果转化机制。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技术创新示范区。突出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基础创新品牌。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开发区将以现有59.6平方公里为核心,统筹包括大兴、通州部分区域在内的约193平方公里产业空间,与顺义协同发展,推进产城融合,辐射带动首都南部和东部地区发展。据了解,“亦庄新城及周边地区整合规划”编制已经展开。在用地方面,将突出强调“科技金融、科技服务”对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侧重于落实产值目标的用地布局研究。

“硬基础”和“软环境”

要想让“三城一区”形成彼此互补的创新生态圈,便捷的交通网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

去年10月份,定泗路(未来科学城段)实现全线通车。定泗路是进出未来科学城的主要道路。东与机场北线相接,向西一直延伸到京藏高速,可实现与京承高速、京藏高速便捷的交通。

日前,北京市发改委透露,相关部门正在加紧规划研究三大科学城之间互通直达的快速联络交通,实现怀柔科学城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之间的快速连接。

在路网之外,未来科学城滨水公园已于去年10月份正式面向社会开放。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速,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展示中心等“城市客厅”项目稳步推进,中学、小学、幼儿园实现优质发展。

在交通路网和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外,北京还通过打造政策矩阵,为“三城一区”建设提供“软环境”。

不久前,中关村发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推出涉及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20条改革新举措。其中,在中关村试点的“永久居留直通车”“设立外国人服务大厅”等政策均为全国首创。

“过去,外籍人才牵头政府参与投资新型科研机构的案例凤毛麟角,还要特事特批,今后北京将有一套成体系的机制作支撑。”人力社保部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说,中关村如此大力度的国际化引才用才政策,不仅是在全国首次推出,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为让国际人才更快实现社会融入,中关村还简化了外籍人才住宿登记手续;支持相关保险机构开发针对外籍人才的保险产品;在朝阳望京、中关村大街、昌平未来科学城、新首钢地区,试点建设国际化人才社区,为外籍人才的医疗、住房、子女教育提供全方位保障。

此外,针对初创企业,中关村出台《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提供最高20万元的直接补贴。据测算,受惠的小微企业超过千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将“应补尽补”。与国内现有政策相比,中关村新政的门槛更低,大大提高了政策的普惠性。

随着“三城一区”建设稳步推进,掌握前沿科技的中科寒武纪、商汤科技、柏惠维康等中关村企业,不仅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角兽”,更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力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