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刘波:全面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4)

三、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国家外交和国际交往活动的核心承载地;国际文化交流枢纽;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资源集聚高地;国际化服务环境示范城市;汇集国际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

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市编制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近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其中,中央政务、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中远期发展目标。到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其中,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

远期发展目标。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其中,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

(三)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

(1)从区域中心到全球城市,目标更高远。

(2)从城市发展到区域协调,视野更广阔。

(3)从经济发展到城市软实力,内涵更丰富。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包括社会公平、市民生活、营商环境、生态保育、城市文化魅力、城市防灾能力等城市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学习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经验。比如,2014年,伦敦市长发表《2020年的愿景:地球上最伟大的城市——伦敦的雄心》;2015年4月,纽约市发布《一个纽约——规划一个强大而公正的城市》。

(4)从物质建设到人文关怀,导向更多元。我国城市远景规划多侧重于勾勒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包括区域及城市空间结构、拓展方向、重点平台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经济规模等宏观指标和目标进行谋划。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则更注重多元、细致和务实的人文关怀,包括人的发展需求、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就业机会、社区治理、多元文化的共融、对妇女儿童安全的关注等。

四、纽约、伦敦和东京等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经验

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都经历了上百年的积淀过程,且各具特点。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巴黎拉德芳斯、东京新宿区等国际交往特定区域的发展,对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国际交往空间布局非固定化,呈现多样性。纵观国际大城市国际交往空间布局,大多依据自身城市功能特色,逐步形成多样性的交往中心。既有像华盛顿一样的单中心功能承载模式,国际交往功能紧密围绕华盛顿政治中心功能,也有像巴黎这样的点轴发展模式,中心区的“点”和周边地区的“轴”并重发展,发展轴线自中心城区向西延伸,形成卢浮宫小凯旋门-协和广场方尖碑-凯旋门-伸展至拉德芳斯大拱门。还有像伦敦、东京多中心分布地区互动模式,东京逐步形成中心-副中心-郊区卫星城-邻县中心这一多中心构架,各级中心各具特色,互为补充;20世纪80年代以来,伦敦逐步形成城市中心金融服务区、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多点发展新模式。

其次,制度设计上的“委托—代理”灵活模式。美国联邦政府无法直接驱动地方政府完成国家对外交往战略布局,因此通过国际姐妹城市协会等非营利组织为居间中介,采取“委托—代理”协调模式。纽约是该协会的发起者和最重要成员,通过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纽约市在初期推进对外交往中渠道与资金不足问题,较好地平衡了国家对外战略与纽约市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

第三,优惠的财税政策吸引国际组织入驻。在纽约政府购买的社会建设公共服务清单中,很多是入驻纽约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所开展的公益服务项目。美国公益事业捐助法明确规定,社会公益组织接受社会捐助,捐赠的单位可享受相应优惠税收。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纽约国际组织平均收入来源结构为:服务收费占37%,政府资助占48%,慈善捐助占15%。

第四,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企业甚至个人在城市对外交往中的作用,体现城市对外交往与市民诉求有效统一的战略定位。纽约市很多社区都建立友好城市委员会等机构,专门负责与市民密切互动,甚至一些机构是由市民志愿者负责运行的。日本东京国际交流性社会组织相当发达,有数据显示,总数已超过1000个。

第五,明晰中央和地方的外事权责,国家宪法以及地方城市法律为城市对外交往提供保障。法国宪法对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空间作出规定,赋予地方政府较大的外事权。巴黎有专门的地方性法律支持巴黎城市国际化发展。1994年12月编制完成的旨在进一步推进东京向国际化全面发展的《东京都国际化政策推进大纲》提出,城市对外友好交往与危机管理、环保政策、产业振兴等共同协商合作。纽约为在联合国工作的各国外交官提供国际法保护,使其享有司法豁免权,在法律上为国际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诸多便利。

第六,设立联席机制,管理体系科学高效。东京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推进国际交流工作,如东京都生活文化局国际交流部主要负责协调和指导都政府各部门的国际交流事业协同,与各国城市建立协作关系以及涉外劳务管理工作。

五、强化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加强顶层设计“一盘棋”规划,科学评估与挖掘国际交往承载力,合理研究与布局各辖区国际交往功能。紧紧围绕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疏解非首都功能、服务冬奥会等中心任务,优化9类国际交往功能的空间布局,建设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针对辖区特色和资源潜力、国际交往基础进行科学评估,明确各辖区国际交往功能定位,并内化于各辖区的规划发展中。在重点国际交往区域实现地理集中、资源集聚、公共服务设施集中、信息服务集中、文化空间集中,形成国际交往集聚的辐射效应。在朝阳区、顺义区设立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的基础上,增加大兴等新试点区。

(二)完善全市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政府主导成立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协调办公室,设立国际交往发展基金,增强合力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涉外部门机制改革和职能建设,建立以市外事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民间机构为补充的工作系统,完善涉外宣传、外事接待、国际企业服务等综合服务系统;重点扶持国际人文交流、国际会展、国际咨询、国际旅游等综合服务行业;发展多元主体公共外交,搭建立体化国际交往平台,提升非官方国际交流的层次,多层次、多途径加强国际交往。

(三)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大与津冀两地外事合作力度,增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自觉,优化城市环境品质和基础设施。加强与津冀两地在国宾、党宾接待、侨务、友城建设、因公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京津冀外事资源优势互补。向世界一流城市设施标准看齐,升级现代服务硬件与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和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国展二期和三期工程建设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等重大设施建设。大力治理城市生态,紧密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调整规划用地增加公共绿色休闲空间,打造生态与文化融合的品质城区。

(四)创新地方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模式,建立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机制,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建立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联席协调机构,协调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活动。重点从举办国际会议、吸聚国际组织入驻、全球金融治理方案提供、沿线友好城市交流、教育文化合作、城市精细化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推进战略协同。在“16+1”合作机制经验基础上,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都市长论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性金融机构入驻,打造国际金融治理中心,深化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经济辐射功能。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竞争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文化教育法律交流,聚焦打造“一带一路”北京市商事纠纷解决中心,丰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文化法律内涵。以“一带一路”沿线首都城市合作为依托,打造北京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新平台。

(五)出台有效措施吸引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总部、国际会议等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培养优秀的国际人才。积极参与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盟、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各项活动,借力和搭上国际组织框架的“便车”,重点提升议题设置能力。有针对性地改善国际组织在国内的运作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国内与国际制度衔接不够,对国际组织的认识和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升从政府到民间组织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参与甚至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主动投入新的国际组织的创建,竞办国际组织总部并争取落户。吸收京交会、科博会、文博会等国际活动经验,着力提供优惠措施,吸引国际高端会议在京举办的频次。建立健全国际人才教育培养、挖掘推送体制,完善国际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机制建设。

(六)充分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以产业竞争的国际化带动国际交往的世界化。持续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挖掘APEC商务旅行卡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开通重点国际商务团组绿色通道,为外资企业在京发展服务业提供更多国际化便利条件。简化相关单位商业演出、长期就业、短期工作类外国人来华邀请办理手续。强化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培育和发展新经济和新商业模式;升级产业结构,推进包括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装备、时尚创意、会展服务等产业高端化发展;结合新机场建设,发展重技术、管理和融资的现代高科技化的空港经济区。

(七)加大力度建设城市软环境,打造东方文化之都,增强城市国际人文魅力。做好国际文化交往集中区的规划建设,打造在世界享有声誉度的文化艺术、文化创意、演艺娱乐、艺术家基地等标志性城市空间符号,以空间聚集带动国际化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聚集;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精品战略,发展国际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打造高规格国际会议节展品牌,吸引国际一流文化项目,利用传统节日举办集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国际节庆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外语标识规范化程度和外语服务能力,全面展示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形象。依托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等精神文明建设补齐市民人文素养和文明意识的短板,增强城市国际化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人文品质。

(八)完善国际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规范与提高涉外管理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做好驻华使馆、在京境外媒体记者和外籍人员管理服务,妥善解决外籍人士、海归人才和国际交流人员的往来、就业、创业、就医、就学等现实问题;完善国际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机制,以及涉外居住区周边医疗、教育、生活、文化、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跨国人才多元化生活需求;解决外籍人员配偶及子女的工作许可、购置租用和出售房地产、纳入社会保障系统和缴纳所得税等问题,酌情简化签证手续;建立涉外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提高涉外中介组织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加强涉外法制宣传,为在京外国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国际交往中心是承担重大外交国事活动的主要舞台,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首要窗口。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必须履行好新时代首都职责使命,超前谋划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交往设施能力,优化国际交往功能布局,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