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新时代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科学把握新时代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全局高度,着眼长远发展,对加强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此,可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社会建设的中心思想,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建设工作首要的、基本的要求。

其二,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两个方面重点。社会建设任务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其三,找准加强党建、改革创新、重在基层三个着力点。一要坚持党建引领。在社会建设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社会建设的一条红线。二要坚持改革创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要以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三要坚持重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

其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新概括,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新要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开社会化就没出路,离开法治化就没保障,离开智能化就没支撑,离开专业化就不可能上水平。一是提高社会化水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社会力量广泛动员起来,把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二是提高法治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立法,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 建设。全国人大成立社会建设委员会,无疑将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三是提高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社会建设、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社会建设实际工作中。四是提高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和基层工作者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统筹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其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城市管理应当像绣花一样精细,2017年6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汇报时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到治理,都要注重精治、共治、法治。

(作者为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