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乡土生活的现代价值(8)

摘要: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看,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扶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目标的实现,全都离不开乡村的发展建设。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本期报告中,专家不单为我们分析了现代人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还通过一个个民俗文化实例诠释了深刻认识自身文化传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需遵从的三项原则,敬请关注。

13

再看一个例子,上面这两张图是广西,这些老百姓扛着铜鼓准备去庆祝节日,然后就被包围了,有一排人把他们堵在路上拍照。这个景观能表明主流社会和乡土社会的互动吗?乡土社会最珍贵的是乡村人的生活智慧和生存状态,这种东西理论上是不能被参观的,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待客来传递。我在参加旅游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追问,如果一些人的生活被另一些人参观,这是不是一件能被长期接受的事情?现代社会的人们都注重隐私,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关注农村?

这种符号化的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实际上这涉及到对传统伦理的认知和使用问题,或者说文化尊重问题。现在乡村旅游的本质类似于把农村拿出来放到舞台上作为艺术表演给城里人看,然而事实上农村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不是为了表演给城市人看的,旅游似乎是他们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而采取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反过来说,城里人没有摆出让农村人参观的架势,农村人为什么进城了?因为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这跟我们去乡村旅游消费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那些乡村文化的真正价值到底能不能得到保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是不是能妥善处理好文化尊重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找到其他更好的发展方式?这都是需要我们继续追问的。

刚刚我们说乡土文化保护工作存在着碎片化的问题,碎片化是什么意思?比如前面我们说的赛装节,它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事项,往大了说,就像全国人大会议有主席团会议、大会发言、国家领导人作政府工作报告、文艺节目表演等若干项目一样,是由许多流程组成的。赛装节是彝族在轮换领导人时举行的节日,背后有一套仪式,如果我们只关注和保护它唱歌跳舞欢庆的部分,把其他的传统都丢掉,那就是把它由整体切碎成了一个个小块,造成了碎片化。另外,在保护乡土文化的时候,我们会按照学术分工对不同事项进行分类,比如音乐专业的就去保护音乐,舞蹈专业就去管跳舞,这样各管一摊就造成了二次的分割切碎。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分类是必要的,若把它放到乡土社会的大众生活中去,就能关照到各个文化事项间的关联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文化之网,无论拆了哪个窟窿都会产生连带的影响。

我个人认为乡土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三个原则:文化尊重、公平发展、以人为本。第一是文化尊重每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包括西方文化在内,我们在面对任何一种不同的文化时,都应该抱着尊重的态度,不能轻易批判哪一种文化,也不能盲目崇拜哪一种文化,要有选择的能力。各种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当我们进入到乡土社会或一个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地方时,若能持一种仰望而非俯视的态度,怀着敬畏之心去感受,就能发现这里边的无穷奥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进入到一个苗族村寨时的心情和去美国波士顿的心情是一样的,那说明你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文化感受能力。第二是公平发展现在大家总是把农村当作一个获取资源特别便利的地方,比如在乡村以比较低的价格购买土地或长期租地。这种发展模式下的农村与城市不是合作共赢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博弈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式让城乡实现合作共谋、平等发展,但仍然有一些自主发展质量非常高的乡村。第三是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它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新的发展理念所追求的效果就是在尊重人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共享及利益的最大化。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