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型关大捷的历史问题思考(2)

关于平型关大捷的历史问题思考(2)

二、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阎锡山部会战的关系?

1937年9月中旬,日军侵占大同、广灵和灵丘,逼近内长城防线时,阎锡山制定了第二战区砂河决战计划,判定平型关为日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其方针是诱敌深入,阎曾得意地孤芳自赏为:“布口袋阵,让敌人进得来,出不去”。但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在总司令杨爱源等人的支持下,不同意阎锡山的作战方针和方向,提出日军主要突击方向由砂河以东的平型关改为砂河以西的雁门关,从而动摇了阎的作战决心。正如毛泽东于9月21日尖锐指出的“阎锡山现在处于不打一仗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一仗则毫无把握的矛盾中——企图在砂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

正是在此种情况下,八路军坚定决心于9月25日取得平型关大捷,难道不是主动发起的吗?随后,阎锡山则放弃了砂河决战的计划。显而易见,阎试图进行整个第二战区的砂河决战是失利的,是一次败仗。但其中作为主要作战方向的八路军的平型关作战是胜利的。

还应指出,有人将同年9月25日的平型关大捷作为10月1日开始的忻口太原会战或称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更是张冠李戴。诚然,这次会战中也有一次平型关作战,而与称为大捷的平型关作战是不能混同的。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