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从北京发展的阶段特征看减量发展(3)

【2018-11】从北京发展的阶段特征看减量发展(3)

北京更好地实现减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深化、统一对减量发展的认识。在这个阶段,减量发展应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依据新总规来进行,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辩证处理舍与得、退与进、减与增的关系。减量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为了满足提质增效的要求。诚如舍去一些旧的东西是为了得到新的东西,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退出是为了整体的大踏步前进。应当看到,质变会带来新的量变,新的量变是符合“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四个服务”功能的量变,是走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量变。同时应当看到,减量过程中会有增量,总体做减量、局部做增量是客观规律所要求的,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这要求北京在减量发展中要统一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方法、举措来做好各项工作,克服片面性和简单化。

编制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规划。新总规是减量发展规划,提出了减量发展的原则,作出了“双控”“三线”等部署。落实好新总规需要作相关的分区规划,同时要作好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专项规划。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是重大国家战略,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这需要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科学界定什么是非首都功能,加深认识北京现在有哪些非首都功能,更加明确疏解的目标、任务、步骤和措施。在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把握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北京减量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从热点难点问题着手安排疏解任务,分阶段推进疏解工作,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但求不留死角。通过规划防止非首都功能的反弹,杜绝“打擦边球”等现象的发生,禁止搞变通等做法。总之,这个专项规划要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成为细化新总规的专项规划,成为疏解工作的操作规程。

切实解决减量发展带来的客观问题。北京减量发展在全国是首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比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是淘汰落后产能、疏解不适合在北京发展的产业的着力点,但要科学分析北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竞争力如何、应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才能落地见效。据初步调研,国内外着力发展这10个高精尖产业的大城市不乏其数,竞争会比较激烈。北京的地价、房价仍处在高位,生产、生活成本较高,不利于引进社会资本和高端人才。此外,诸如企业主体研发投入意愿不强、对周期长难度大的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够、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等问题都需要在减量发展中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另外,疏解涉及到大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这部分土地的补偿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拿出科学合理的办法,以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实施好减量发展不能单纯基于对现状的描述和浅层的分析,还需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化对北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结合这些特征制定科学的专项规划和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减量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唐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研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