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拥有13.8亿多人的庞大市场,这一市场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说明,中国愿意向世界各国真诚地开放国内市场,并以这种扩大开放来促进深化改革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把本届举办好,把各方服务好,而且还要坚持年年办下去,办出更高的水平和成效,每一年都要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也有所抬头,一些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做法十分不得人心。十字路口上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这成为萦绕许多国家心头的疑问。此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顺利举办,为很多国家的企业带来发展上的巨大商机,成为各国企业来华采购、投资、建厂和进行生产、加工与出口等合作事宜的新平台。当下,由中国政府持续推动、相关国家积极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正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尝试架构一种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化新格局,并有望在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局面,从而引领和开启新型全球化,进一步有效破除当前全球经济的治理困局。
由此,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扩大开放,主动与世界各国分享国内市场,并不是投其所好和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而是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赢发展和共享发展的长久之策。
改革开放40年进行到今天,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有信心、也有条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此次进口博览会表明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本就是当代中国为世界各国及其企业提供的一次重大机遇。四十年来,中国道路的成功之处表现之一就在于政府合理引导投资、建设与生产。这反映到经济治理上,就是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内需和优化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体现在发展实践上,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聚焦到发展理念上,就是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虽然是由中国举办的,但更是由世界参与的,不仅将有助于中国推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而且还将惠及境内外的采购商和参展企业。
为此,中国一要通过经济建设改善民生,持续增加国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预期,刺激中端和高端消费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激发进口潜力;二要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若干领域适当地放宽外资股比限制,从而进一步引起国外和境外投资者的青睐与关注;三要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相关实践和探索,充分发挥自贸区作为试验田的功能与作用,及时把自贸区的局部经验进行总结,把相关的制度和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转化,从而把一些好的和值得借鉴的东西向全国推广;四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倡导合作共赢,在贸易往来中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并以对话、协商的方式消除意见分歧和解决贸易争端,从而才能顺利地推行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贡献的贸易政策;五要秉持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与沿线诸国和相关国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加强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并以一种建设性的力量积极引领和打造新型全球化,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anli@71.cn,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