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剑英: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庸》所蕴含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3)

摘要:《中庸》里人的全面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呈现的是人自觉、自主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智仁勇是一个辩证统一体,真善美也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在天人合一背景下,通过全面深入的教育和学习,达到心灵的自觉向上发展,家庭的全面发展,宗族的全面发展,社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从而构成相互影响。

第三个问题《中庸》与“四书”的关系。南宋末年朱熹继承发扬了《中庸》思想,写了《中庸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科考中最重要的内容。《中庸》的地位不断地上升,历代学者对于《中庸》的研究也不断增加。明末清初,王夫之在《中庸章句》里对于《中庸》又有了新时代的一些理解。

在这里举个例子,让大家对《中庸》在元、明、清之后的影响有所了解。《红楼梦》第五十回的题目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在这一回里记录了《红楼梦》里闺阁女子们在在大观园连诗猜灯谜的热闹景象。书中有言,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李纨在《红楼梦》里并不是一个才女,她是个持家自守的女性,专门养儿,希望他能够功成名就,但李纨却能将《中庸》里的一句话顺手拈来,并掷了一个灯谜。李纨说了这个灯面之后,史湘云接着就说道:“‘在止于至善’。”史湘云这个答案不够准确,她用的是《中庸》里的一句话,这个时候宝钗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宝钗说这句话的时候,显然对谜底已经胸有成竹了,但没有说出来,因为宝钗比较稳重,这时李纨笑道:“再想。”之后黛玉笑道:“我猜罢。可是‘虽善无征’?”黛玉是《红楼梦》里当之无愧的才女,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她对《中庸》以及“四书”都非常熟悉,凭着“观音未有世家传”就猜到了《中庸》里的一句话叫“虽善无征”。这时令我们更加诧异的是,众人都笑道:“这句是了。”

众人之中可能还包括了一些管家婆子和丫鬟,她们都一起笑道这句是了。从《红楼梦》里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中庸》以及“四书”在那个时期广泛的影响。所以,《中庸》在“四书”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第一部分里,我们知道了《中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历史上长盛不衰涉及到个人修养、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所需要的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通过学习《中庸》,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系统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从八方面解读《中庸》蕴含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第一个方面《中庸》蕴含的全面发展的世界观《中庸》是《小戴礼记》49篇里边的第31篇,全文只有3500多个字,篇幅不长,但《中庸》却是中国哲学史上最系统、内涵最丰富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哲学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庸》的第一章是总论部分,直接点出全面的世界观和根本逻辑,这个全面的世界观和根本逻辑包含了四个最重要的元素,天命、性、道、教。《中庸》的原话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命构成了万物之本性,万物也包括了人的本性,天命之本性的运行就是道,修道是世间一切教化的出发点、目的和内容。天命、性、道、教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纵和横两个境遇的存在方式、修道方式、教学方式。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天命、性、道、教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的世界下展开的,这个展开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必须遵循天命修道的基本原则。

在《中庸》第一段里继续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广泛流传的一句话,说的是本真之天命性情,中是自然之道,而和是后天修道教化乃人文之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根本途径是中和之道,中和之道是实现中和的根本途径。所以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和是天地变化、社会发展、个体存在全面发展的动态平衡,所以中和之道是人的全面发展之道,中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