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唯美山水画 和谐世园会

【2018-12】唯美山水画 和谐世园会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园会)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贯彻“生态优先,师法自然;传承文化,开放包容;科技智慧,时尚多元; 创新办会,永续利用”的四大规划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园区建设基本成型,规划蓝图正在变成美丽实景。《世园会园区综合规划》荣获2017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规划分析类杰出奖(最高奖),世园会园区荣获2018年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称号。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用好巧于因借,做到巧夺天工

中国造园经典《园冶》在开篇造园论中论述,“园林巧于因借,静在体宜”;在园说篇中论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为我们巧借自然之力、巧借传统智慧,人工造园融入自然提供了宝贵的规划思想源泉。北京世园会园区规划之初就从古人的生态思想中汲取营养,秉承“生态优先,师法自然”理念,将生态思想深入到规划“骨髓”当中,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山水画卷。

精心打造优美景观。园区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留树增绿添彩”,即留住生态底色,增加植物层次,增加彩色花木,提升景观效果。充分尊重现有生态及景观环境,充分利用实地山水林田肌理,保留原有植被资源不被破坏,保留原有植被群落不被干扰,保护原有大树、古树名木不被砍伐。园区共保留原有树木约5万棵,新增乔木约5万棵,新增灌木约13万棵。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考虑延庆地区略晚于北京城区的季候条件,为保证开园效果,树种选择上多选用发芽早的乔灌木(如榆、柳、元宝枫等)。在长约3公里的环湖南路沿线,除保留杨柳等乔木外,新种植各品种的海棠,形成贯穿全园的特色海棠大道。园艺生活体验带以金叶榆为骨干树种,灌木层搭配各类丁香,呈现“丝路夏花”的设计主题。园区南路以市树国槐作为骨干乔木,配合市花月季,形成一条市花市树大道,营造三季华美景观。

精心培育生命共同体。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园区内有喜鹊、家燕、黄眉柳莺、星头啄木鸟等鸟类,发现三叶黄丝蟌(同“葱”)(类蜻蜓)、长叶异痣蟌(类蜻蜓)等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且城区绿地罕见的物种。划定保护区域,保留生态环境原状;针对原有植被较为单一且郁闭度较高的问题,创建林窗,丰富植物群落,完善生物循环系统,吸引更多鸟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类生物栖息,构成近自然状态的林地生态系统。

精心建设海绵园区。园区采用生态排水方式,让雨水通过草沟、旱溪、砾石沟、线性收水沟等方式排入汇水水体,保护生态水域面积不减少,生态水系驳岸不破坏,生态水系水质不污染。全园修建生态草沟约20公里,通过雨水沉砂池实现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园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场馆建设用地采取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减少雨水外排,降低径流污染。其中,下凹绿地雨水收集率不小于60%,道路广场透水率不小于70%,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90%。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搭好国际舞台

传承文化,精彩呈现园艺文化新内涵。园区规划坚持“传承文化,开放包容”理念,搭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舞台。中国馆以“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为设计理念,以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美丽的园艺故事。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诗经》“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启发,建筑屋顶微微起翘,像鸟儿展翅一样轻盈,借鉴中国传统斗拱、榫卯工法,建造出宛若如意造型的屋顶,建筑与周围的锦绣梯田景观融为一体。国际馆以“花海、花伞”为设计思想,花瓣式的建筑造型表达对环境的尊重以及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山水园艺轴以山、水、林、田、花为设计构成要素,勾勒出一幅诗意的山水田园画卷。礼乐大门展现大国礼仪与风范,百松云屏开启通往花田和展馆的画卷,继承前人的造园手法(框景、借景等)通过造景要素的剪裁和艺术加工,再现传统园艺精髓。万方华台位于轴线的中段,灵感源于北京先农坛观耕台,近可观花田景观,远可遥望中国馆。花田堆秀源于原有的农田景观,呈现一派“渠网密布,阡陌纵横”的景象。结尾处以“山水颂歌”为设计主题,是山水园艺文化的升华,远眺海陀,近赏妫水。

兼容并蓄,精彩汇集文化大观园。同行广场是中华园艺展示区公共景观空间的核心,寓意同心同德,砥砺同行,筑梦中华。由各省区市参展方提供的最具地域特色的观赏石,共同组成广场的主景观。在广场中央,布置二十四节气文化雕刻,传承和发扬中华园艺文化和智慧。省区市展园设计充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采用传统造园技艺,融入现代园艺展示技术和科技发展成果。如北京园“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的四合院景致,浙江园“这山、这水、浙如画, 这乡、这愁、浙人家”的江南风韵。北京世园会作为一项世界园艺盛会,面向世界讲述中国园艺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园艺的悠久历史和中国植物对世界的独特贡献。世界园艺轴以“蝶恋花”为设计主题,与国际馆“花海、花伞”、演艺广场“花开蝶舞”相呼应,表达开放包容、融和绽放的主旨思想。

搭建平台,精彩铸就文化新品牌。充分发挥北京世园会国际交流平台的作用,结合国际、国内参展者展示、交流、合作的需求,以时代特征、北京特点、地域特色为原则,会期策划了五个板块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三大重点活动、三项日常活动、专业论坛及国际竞赛、世界民族艺术活动和北京特色文化活动。“国家日”和“荣誉日”为国际参展者提供全面展示园艺发展成就、宣传推介地域文化、进行多样化国际交流的平台。“中国馆日”活动将体现浓郁的中华特色,融入古琴、书法、诗、画、茶艺、戏曲等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省区市日”活动则为国内参展者展览展示提供舞台。“非遗文化展示”把中国传统插花、药香制作、北京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请进园区,为游客提供感受浓浓中国文化的好去处。每天组织10辆花车举办一到两场花车巡游,通过流动舞台“一车一故事,十车一长卷”讲述中国故事,使园区动起来、美起来、乐起来。

深度融合科技元素,建好智慧乐园,凸显时尚多元

管得高效,园艺展示科技新成果。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及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新科技,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多模态人员身份识别、大范围态势感知、全景融合、游客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及系统等智慧世园项目,高效管理、快速反应,为园区安全管理、指挥决策、运行调度、应急处置等高效运行提供全方位、多维度和多层次的重要信息化支撑。三维仿真、全景融合构建的集感、传、览、知、用一体化综合视频管理平台实现了大场景下的全景立体监控和重点目标追视,助力园区安保工作。智能机器人参与中国馆等主要场馆游览现场智能讲解、游客服务中心智能服务、花车巡游智慧表演、开闭幕式和论坛的智能对话与点评等,动态诠释科技办会理念。

玩得有趣,科技带来园艺新体验。突出本届世园会的科技亮点,丰富展览展示方式,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参与型互动体验。科幻森林项目突出夜间游园和体验,以《山海经》中的植物奇境为主题,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国际化美术语言,展示中国传统视觉文化与园艺文化,实现文化艺术与视觉科技的创新融合。借鉴国外园艺文化经验,通过采用虚拟、仿真等手段,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技术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游览新模式,实现游、学、乐一体。

游得便捷,智慧导览助力游览新体验。开发智慧导览导航系统,为游客安全便捷出行、园区游览、极致兴趣体验、贴心娱购活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围绕“科技智慧,时尚多元”的规划理念,展览展示突出“生活、生产、生态相映成趣,科技、人文相互融合”的鲜明特色,展示园艺产品、园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倡导绿色生活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精心培育绿色产业,守好绿水青山,谋好金山银山

社会参与,全面拓展园艺产业大家庭。截至目前,北京世园会吸引了9家全球合作伙伴,3家高级赞助商参与办会,20多家企业建设展园。首次将园艺展示拓展到花、果、蔬、草本大园艺范畴。吸引百度无人驾驶车、京东无人机表演和物流、中国电信5G示范、花乡花木花车巡游等项目入驻园区。立足会后可持续利用,与万科集团合作建设植物馆,在会时提供展览服务,会后则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继续发挥服务功能。

以会兴业,全盘构建园艺产业集聚区。规划园艺产业发展带,推动延庆形成园艺产业集聚区,拉动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农业。打造园艺小镇品牌,建设设计师创作、展示的聚集地。世园酒店会后将作为服务冬奥会和延庆旅游休闲产业的重要载体,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世园形象的新中式国际五星级园艺主题度假酒店。积极展示园艺发展前沿技术和优新品种,打造园艺产业科研、培育、生产、交易的优质平台。

寓教于乐,全面提升天人合一新境界。中国馆会后可转型为国家级生态博物馆,园区将转型为区域性大型生态公园,成为休闲好去处,教育好课堂。妫河南岸自然生态展示区探索建设生物多样性示范区,保护好原有的栖息地,开设生态林窗,水中有鱼、林中有鸟。借势冬奥会的群众对冰雪运动的广泛参与,打造全天候京西北黄金旅游带的新热点。

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展。这届北京世园会将成为历届规模最大、参展国家最多的一届世园会。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各项筹办工作,把世园会建设成为欣赏美景的花园、游览休闲体验的乐园、普及增长园艺知识的校园、感悟人与自然的心灵家园、回归自然的诗意田园,将北京世园会绘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山水画卷。

(作者:叶大华,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