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是崇高的精神境界,官德是党员干部作风的示范展现。官德是党风政风民风的风向标,官德正社会风气一定是阳光向上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官德建设,鲜明提出了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重的“四德”标准和考核要求。最近,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作重要讲话时又再次强调:“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并强调以德为先。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这里,坚持科学的选贤任能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选人用人标准,同时也为我们正确理解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政治举措,全面推进官德建设明确了目标方向。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培养骨干,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对选人用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深刻阐明了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方针、原则和要求,深刻回答了干部队伍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理解“四德”标准,如何要突出政治品德过硬,这需要我们从更加宽广、纵深的视野中来观察和把握。
一是放在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和做法中来理解。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列宁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力量在组织,首先在干部,干部根本在忠诚。共产党人讲忠诚,这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质。早在建党初期,党章就明确规定党员对党必须忠实。我们党一再要求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忠诚也是排在第一位的。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同志,党的领袖对干部品德的极端重要性都有大量重要论述。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他又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特别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二是放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思想和系列讲话中来把握。他无论是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等地工作,还是到中央工作,都很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作了大量富有洞见的论述。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关于干部工作的许多重要论述,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精辟观点,都能在《之江新语》《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等书中找到思想原点和理论渊源。比如,强调德的重要性,他引用蔡元培“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的话,来说明“以德为先”的重要性,指出,“德是首要、是方向,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比如强调官德,他引用《官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的话,要求领导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再比如强调忠诚老实,他谆谆教导“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等等。可以说,他在不同时期关于官德建设的思想观点,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在基本原理、思想内核、语言风格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三是放在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的全局中来把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吏。党员干部是党为人民执政的骨干力量,党的领导和执政最终要通过一个个干部个体来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靠一个个干部去推动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千千万万干部执政能力的总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首先管好干部,也必须首先依靠干部去管、去治。在习近平总书记整个治国理政战略中,干部队伍建设是重要抓手,而干部的从政之德是重要切入点,就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忠诚于党同忠诚于人民有机统一起来。
如何坚持“四德标准”、突出“政治品德过硬”,具体实践中有许多重要关系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三个辩证关系,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第一,处理好政治品德过硬与官德全面过硬的关系,在全面建德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所谓德,就是品德、品行和政德、官德。党员干部德的核心是党性。坚持党性,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衷心拥护和坚决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服从党的决定安排,遵守党的制度纪律。这是一个政治标准,任何时候都含糊不得。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强、政治上过硬,才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因此,官德建设必须突出以政治品德过硬为重点。
突出政治品德过硬,并不是说可以忽略和放松其他方面的道德建设,而是要在全面建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官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官从政在这些方面必须都过硬。也就是说,为官除了党性这个核心,还包括个人品德,即: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公序良俗,具有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拒绝腐化堕落;更包括家庭美德。一些官员政治道德的缺失,往往都是从家庭道德缺失开始的。不能想象,一个在家里不孝敬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官员,在为政过程中会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也不能指望一个如此不负责任的官员,会去大力倡导社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也就更谈不上对人民极端地负责任。可见,家庭责任感实际上也是社会责任感。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家庭不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在社会上也不可能是一个好官员。
要看到,品德与党性是相互联系的,品德不好,党性难强,强调“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是指在官德全面建设的基础上,要突出讲党性,也就是要讲忠诚。就一个官员而言,如果把德视为一个整体,政治品德是核心,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则是组成部分和本体。官员讲忠诚是重中之重,但其他方面的修养也决不能可有可无。“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唯有各项道德基础坚实的政治道德,才会经得住复杂环境的考验和历史的检验。而根基败坏的政治忠诚,最终是靠不住的,只能是伪忠诚。看一看这些年落马的那些人前是人、人后是鬼的“两面人”官员,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二,处理好政治建德与全面养德的关系,用政治品德过硬引领官德全面过硬。官德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建设、全面用力。但全面建设并不等于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以突出政治品德过硬为先,以政治品德引领和带动全面养德、全面过硬。作为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政治品德好比龙头,其他各项道德建设则是龙身,只有确保龙头抬起来,龙身动才能动起来摆起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有党员意识、领导干部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宗旨所系、责任在身,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领导干部公权在握,自我规制并非仅是一种道德觉识,而是一种自觉修养。既包含对政治规矩的主动遵守,也包括自觉遵守所从事职业的政治纪律和来自上级组织的各种命令,特别是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唯其如此,才能“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有效维护整个政治体系的高效运转,最终达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当然,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各种法律法规作为外在于领导干部的客观规范,要使其内化于自己的道德意志之中,就必须以领导干部强化政治德性为前提和基础,自我砥砺、自我修养、自我升华。其间,谨防对各种不当物欲的追逐与放纵尤为重要,特别是不能让权力沾染上铜臭味,破坏其公正性。正如习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所说的那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