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命线”永久标注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路上

将“生命线”永久标注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路上

摘要:新时代实践发展永不停歇,新时代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兴党兴国、强党强国的宏伟事业,谱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壮阔的华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更是推动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用“十个始终”回顾历史,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40年来收获的实践经验、思想财富,既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开拓未来的方法指南。正是靠着“十个始终”,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在“十个始终”中,居第一位的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从实践上看,党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中国40年改革开放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1978年的那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就无法拨乱反正,无法开启改革开放的道路,无法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而未来能否如期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50052517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理解的深度、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工作创新的力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实现新时代伟大的变革,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和各种错误思潮影响,部分人特别是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还没有真正从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当前,应着重纠正和克服以下问题: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还存在着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维定势一些同志要么习惯于引证革命导师关于那个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裁剪和解决今天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现实问题,致使头脑中迷雾丛生;要么把革命导师认为只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的一些原理看成绝对化的真理,看成必须普遍遵守的哲学公式,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视为金科玉律死抱不放;要么把本本当正宗,把理论当结论,习惯用本本框实践,用过去的做法去套今天的现实,离开本本就不会干工作了。在学习理解创新理论上,还存在着表面化、肤浅化、简单化的倾向有的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俗易懂,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把握;有的用阅读辅导讲座材料代替学习原著,如同地表水,钻不进去,不深入、不持久;有的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般的工作指导,没有把该光辉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还有的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简单对号、穿靴戴帽,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深入基层亲近群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实现中国梦。在工作指导上,还存在着绝对化、片面化、不讲长远质量效率的问题有的一提领导重视,就是主官挂帅,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制定了多少条措施;有的只重视“显绩”,忽略长远建设发展的“潜绩”,干工作只是唯书、唯上、唯风,不唯实;有的重投入轻产出,看眼前既得利益,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还有的对基层工作统得过死,管得过宽,干预过多,陷入了“上边越包、下面越靠、能力越弱、上边越帮”的怪圈,基层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要求上,还存在着按部就班、照抄照转、阳奉阴违的问题有的“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在贯彻落实上级一些政治性、指令性和时限性很强的指示要求时,不能从政治上、全局上考虑,缺乏严肃性和紧迫感;有的机械式地执行上级文件指示精神,脱离自身实际,照葫芦画瓢,搞上下“一般粗”,甚至改头换面,直接翻版;有的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电落实文电,导致一些工作在机关内部“空转”,没有在基层落到实处;有的阳奉阴违,做“两面人”,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甚至违反政治纪律,搞实用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违法。在社会治理上,还存在着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工作随意性大的问题有的安排工作随意性大,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配合,各持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儿,导致基层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有的缺乏抓建设的长远性和连续性,“一个和尚一个磬”,致使基础建设不连贯、不系统;有的执纪执法内外不一,亲疏有别,搞“潜规则”,以权代法,迁就姑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社会治理的实践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在创新发展上,还存在着“追风赶浪”、搞花架子、虚套子等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的把“翻新”当创新,只考虑迎合上级、出名挂号,图省事、求速效,想方设法搞花架子、花样翻新;有的把“追新”当创新,罔顾客观实际,违背客观规律,“一窝蜂”地追风逐浪;还有的把“装新”当创新,搞建设不是从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而是为了炫耀政绩和“装璜”自己,搞一些牵扯精力很大、基层受益不大、群众反感很大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对待建设成果上,还存在着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的问题做工作、抓建设总是习惯于自己和自己比,和自己的过去比,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不足比,视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满足于已有的一点成绩和进步,“小富即安”,心浮气躁,分心走神。明明已落后于人,却仍陶醉于自我感觉良好之中,认识不到新时代自身所面临的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紧迫形势,看不到友邻地区、先进单位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突飞猛进的大好形势,常常使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在看待改革形势上,还存在着“今不如昔”的怀旧情结。主要是一些同志在思想上总是留恋五、六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喜欢拿过去与现在比,尤其是每当观察到贫富不均或腐败现象,每当看到改革的问题和代价,每当遇到建设的挫折或失误,就怀念过去,认为若是50或60年代的风气加上现在的富裕,就比较理想了。在检验工作标准上,还存在着与生产力相悖的“多元标准”有的崇尚“任务标准”,一个阶段、一项任务完成了,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夸夸其谈,沾沾自喜,文过饰非;有的信奉“稳定标准”,不怕慢就怕偏,认为只要不出事就是政绩,以致于不惜牺牲发展速度消极保稳定;有的追求“挂号标准”,不愿意在周期长、难度大的基础性工作上下功夫,急于求成,重短期效益,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有的喜好“印象标准”,问题的核心在于一些同志图名、图利、图仕,名利之心超过了事业之心。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