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丁元竹:改革开放40年: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

二、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自新中国成立起就在不断推进。

(一)建立中国特色的基本制度和机构体系

1949年9月举行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全国未完全解放的情况下,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委员,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什么会这样?1948年4月30日,党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并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了国家领导人,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中国特色的基本制度和机构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形势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他指出,这些小组是党中央的,直接隶属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向它们直接做报告。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权属于政府及其党组。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

从社保改革与机构建设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没有组建社会保障部,也没有形成成熟、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一些问题因制度缺失而突显。比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职工离岗进入社会后,他们的养老、医疗等怎么解决?为此,我们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并组建了相应的国家机构来进行管理。

从计划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来看,改革开放前,“国家计划委员会”长期承担着政府对综合经济管理的职能。也就是说,企业生产多少、怎么生产都由“计划”来决定。改革开放初,我国又设立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负责研究、协调和指导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1998年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在2003年改组组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至此,“计划”二字完全地从我国政府部门中消失。总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