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有竞争力的城市体系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培育有竞争力的城市体系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核心阅读  

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中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规模较大、优势突出,其他城市与京津两市的落差较大,尤其是缺少人口在500—1000万的大城市,城市等级、功能和链条存在明显的“断层”。因此,应重点培育人口规模在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壮大一批中小城市,分类优化不同层级城市的空间结构,打造创新、生态、物流等功能多样的城市共同体,创新京津冀城市体系发展和治理新机制。

城市体系是指一个区域内由城市的数量、规模、结构、功能、效率等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多层次、分等级的城市群落和共同体。城市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效能性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其竞争力高低,也影响所在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体系的竞争力对于区域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存在明显“断层”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包括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根据各市公布的常住人口统计,截至2017年底,北京、天津各自16个市辖区人口分别为2170.7万、1556.87万,河北省11个地级市市辖区人口最多的石家庄为490.22万人,其次为2个市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唐山市和邯郸市,分别为360.04万人、358.51万人,再次为保定市288.06万人、张家口市170.43万人、秦皇岛市166.50万人,其他5个地级市的市辖区人口均在100万以下。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最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京津冀地区拥有超大城市2个、Ⅰ型大城市3个、Ⅱ型大城市3个,以及中小城市若干个。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中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规模较大、优势突出,其他城市与京津两市的落差较大,尤其是缺少人口在500万—1000万的大城市,城市等级、功能和链条存在明显的“断层”。如果同时考虑城市建成区面积和经济总量,京津冀城市体系的这一“断层”特征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存在“断层”的城市体系不利于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与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具有明显差别。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基本形成了层级完整、梯度合理、分工明确的空间格局。这种层次分明的城市体系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相比长三角,层级完整性、结构合理性、功能突出性上尚存在一定差距,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利于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也是北京强化“四个中心”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关键。由于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存在“断层”,分类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备选城市在层次梯队完整性、功能配套全面性上还有不足之处,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人口和产业外迁受到很大制约。二是不利于天津有效发挥集聚和扩散效应。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极,京津两市协同发展的水平和效益直接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败优劣。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断层”特征,使得天津既难以高效整合利用周边城市的各类资源,进一步强化天津的集聚效应和比较优势;又难以顺畅外迁转移不具备优势的功能业态和产业,进一步提升天津的城市功能、品位和竞争力。三是不利于河北持续推进转型升级进程。河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于京津两市,导致河北各市承接来自京津两市的功能、产业、人口等转移的配套不够、能力不强、环境不优,难以有效通过接受京津的辐射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从而达到不断缩小与京津两市发展差距的目的。

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城市体系

重点培育人口规模在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缩小周边城市与京津的落差。重点加强石家庄城市建设和功能完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使其成为承接京津功能转移的中心城市。优化提升石家庄与京津两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效率,以全面促进其人口流动和产业协作。支持石家庄中心城区做大做强,有效发挥对整个市域的带动作用,强化对周边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引导邯郸、唐山、保定三市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提高人口和产业等要素集聚能力,完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功能,错位承接来自京津的功能和产业转移。发挥邯郸市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独特区位优势,增强对周边省市的集聚能力;强化唐山市环渤海港口城市优势,扩大对冀东北其他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稳妥处理好保定市中心城区与雄安新区的关系,强化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先行区的优势,加快形成功能各异、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中小城市,优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有一半为城区人口在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在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优化提升承德、廊坊、沧州、衡水、邢台等中等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和要素流动,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城市服务品牌,增强中心城区对于整个市域的集聚带动功能,使其成为承接京津功能和产业转移的多元备选地。发挥河北省20多个特色各异小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生机活力,提升市场交易、物流枢纽、工业园区、文化旅游等特色业态的质量效益,强化其连接城乡的独特链条节点功能,不断提升其空间结构、综合服务、城市品牌等内在竞争力,加快培育成为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有机细胞和重要环节。

分类优化不同层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加快提升通勤圈、生活圈、都市圈等圈层结构的功能效率。创新北京、天津大都市圈发展机理和内在动力,全面提升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式联运效能,重点打造环京津的高效便捷通勤圈,助力京津与周边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就业外溢。加大环京津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建设力度,建设一批林地、草地、湿地等多类型的生态景观保护区,整合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多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优质绿色高品位生活圈。针对石家庄、邯郸、唐山、保定等大城市,发挥城市原有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积淀,因地制宜培育合理、可行、特色的都市圈层体系,严格控制蔓延式城市增长,提升都市圈层的集约紧凑化水平。对于其他中小城市,重点加强城区的集聚配套功能完善,以产业集聚带动就业创造,进而吸引人口聚集,提升城市的人气和商气,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和大都市圈中的重要支点。

打造创新、生态、物流等功能多样的城市共同体,创新京津冀城市体系发展和治理新机制。发挥北京新技术和新业态的研发策源地优势,加强天津滨海新区、沿G45高速公路河北沿线城市的科技成果转化,强化高新区、科研院所等不同主体的创新链分工协作,打造城市创新共同体。完善北京与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南水北调沿线城市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风沙、雾霾、水体、固废等重点领域的联防联治,打造城市生态共同体。发挥京津国家物流枢纽地位优势,健全提升与周边城市的物流体系效率,依托河北具有特色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共同搭建辐射内外的商贸物流集散网络,打造城市物流共同体。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