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发展环境更加严峻复杂,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扎实做好十大重点工作,多次强调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并不充分

从全球经验看,发展以金融保险、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可以深化专业分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但数据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互动并不充分。

服务业发展更多依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业态,其中间需求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2年分别为58.7%和49.8%,不仅远高于同期的美国、日本、新加坡20%—30%的平均发展水平,即使印度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的中间需求率也仅52.4%和41.3%,均低于我国。

商务与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发育迟缓,所占比重一直较低。2012年,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接近30%,其中专业和商业服务业比重高达17%。相比之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仅15%左右,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合计占比不足2%。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美国制造业中间投入中现代服务业比重从1945年的16%逐渐上升到2012年的29%,表明两者融合程度在稳步提升。相比之下,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占比2002年后一度呈下降趋势,尽管2007年有所上升,但2012年也只有12.8%。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践困境

企业生产追求大而全,具有生产性质的现代服务业内部化。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内部化严重。近年来,国家在推动制造业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然而受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制造业服务化进展缓慢。以物流业为例,据《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49%的生产制造企业拥有自己的汽车车队、46%拥有自己的仓库、48%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施、9%拥有高架库或立体库、13%拥有铁路专用线,第三方物流市场占比不足25%,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大而全”经营模式降低了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致使相关市场发育迟缓,专业化水平不足。

受困全球产业分工,缺乏充足的现代服务供给和需求。从事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是我国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通过“干中学”逐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路径。然而,跨国公司为了加强产业链控制权,牢牢把控住研发、设计、营销、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环节,本土代工企业更多专注于组装、加工环节,对现代服务业需求有限。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制造业中间投入中,具有生产性质的现代服务业长期徘徊在10%左右,远低于美国30%的发展水平。

可能会陷入产业高级化误区。2008年后,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表明,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制造业仍不可或缺,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受“服务经济”“微笑曲线”等理论影响,我国一些地区却有意无意地开启了去工业化进程,但失去了制造业,服务业又为谁服务?据测算,2015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低劳动生产率水平下的产业升级,如果在生产方式、技术能力、组织形态上缺少实质性创新,可能会导致服务业高不成、制造业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现代服务业供给制度不完善,供给质量亟待提升。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非公企业采取准入资格、进入形式、业务范围等限制,竞争不充分,致使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长期徘徊不前。在市场监管方面,尚未走出将资质要求等同于监管、以考试培训替代监管等误区,监管能力不足、手段落后等问题突出,商业欺诈、轻诺寡信和霸王条款等乱象直接制约了行业发展。在政策法规方面,现行标准内容简单、对企业约束性不够,无法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何融合

一是立足制造,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在注重制造业自身发展水平提升基础上,不断变革、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不断建立健全基于制造的服务系统和基础产品的服务系统,逐渐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由低附加值的单纯代工向深度加工、研发设计和自主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变。

二是发展服务外包,构建特色产业发展集群。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积极引导本土外包企业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规范服务外包流程等方式,不断增强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切实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是深化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着力打破现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对金融保险、电信、部分交通运输等垄断性服务业,重点推进准入方式、监管体制、多元化市场主体发展等体制机制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给各类资本平等竞争机会。

四是加大财税金融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方面,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市场诚信体系、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业发展薄弱环节建设;在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破解融资瓶颈。

五是健全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一要推进服务业立法进程,研究制定电子商务、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相关立法,营造公开透明的发展环境。二要创新监管方式,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三要构建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不断健全完善诚信、健康、安全的服务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