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强调要“全面增强本领”,而且把“要增强学习本领”放在“增强八项本领”之首。“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三天,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这既是对全党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发出的“动员令”。这里,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结合实际对中青年干部如何加强学习、练就高强的本领能力,谈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全党大学习的重大意义与紧迫性
党中央之所以对全党大学习提出“硬标准”、发出“动员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
(一)从个人成长看:读书学习改变人生、改变命运
首先,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名人、伟人怎样对待读书学习。英国的莎士比亚讲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孙中山先生讲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毛泽东同志终生与书为伴,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直到1976年9月8日病危的时候,毛主席也没有终止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陈先达教授诗赋:“大红大紫非我有,满床满架复何求。人生百样各有得,一世读书抵封侯”。
那么,领袖、伟人、名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酷爱读书学习呢?这是因为“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读书学习对人生具有无可替代的启蒙、改造、提升功能。
——学以固本: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指明人生的方向、走向,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这是做人的安身立命之根本。
——学以立德:我们党的干部政策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一般来讲,爱读书学习的人,志存高远,万事看得空,自律意识强,德行好。
——学以提境(境界):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其一,有境界则成高格,无境界则流入低俗。其二,境界不同,领略的人生风光、享受的精神愉悦也是有差异的。如同乘坐飞机在万米高空,天高云淡,心情舒畅;而飞机降落在几百米之后,乌云浊流颠簸,心情不佳。要想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要不断提升境界。而读书学习者,“登泰山而小天下”,超越自我,眼界、思想境界都比较高。
——学以增智:读书学习是增长知识、获取本领、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径,或者说是唯一途径;所有的知识、智慧、才干、本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鲁迅先生在其杂文《未有天才之前》中有句名言:“即使是天才,当他从娘肚子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是一首好诗”。天才,完全是靠后天、靠学习得来的。人与人之间在才华、本领、能力上的差距,主要是学习不同所导致的。
——学以创业(立业):干好一项工作、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真本事、硬本领的,这个真本事、硬本领,只有从学习中获取。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或者说是一条规律: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读完洪梦的《老一辈革命家与<共产党宣言>》知悉: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他在浙江义乌家里全神贯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黑墨水”当“红糖水”喝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毛泽东:《共产党宣言》使其终生树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周恩来:长征时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刘少奇:从《共产党宣言》中了解到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党。邓小平:《共产党宣言》是其坚定革命道路之入门老师。这就是读书学习的力量,是“读书学习改变人生”的典型范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所有我认识的伟大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伟大的读书学习者”。
(二)学以立党:我们党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诞生的。自党成立以后,历来非常重视学习、善于学习。
其一,“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一开始就深刻认识到“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1939年5月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同志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从六届六中全会开始,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干部学习运动”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如果没有通过这次学习,大大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高度统一,就不会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
其二,“必须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北坡移驻北平。毛泽东深有寓意地将其比喻为“赶考”,就是赶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考试。毛泽东同志警醒全党:“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响应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号召,全党上下迅速掀起了一个学文化、学知识、学业务的热潮,较快地适应了繁重的生产建设和管理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需要,从而使我们党在执政初期的短短3年,很快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迅速把一个旧中国变成了一个新中国。
其三,“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重新学习”。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面对着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样“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邓小平同志郑重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为什么要重新学习呢?一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二是因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没有现成经验可搬。强调“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要抓紧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尤其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他特别强调,“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通过学习,重新恢复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其四,“学习、学习、再学习”。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1993年9月出版《邓小平文选》,全党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1999年3月开始,党中央又部署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学习活动。“三讲”首先是“讲学习”。通过全党的学习,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加入了WTO,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其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目标。这期间,创办井冈山、延安、浦东三个新的干部培训基地,建立、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推进农村远程党建教育网络建设,等等,从各方面加强全党的学习。通过加强学习,全党理论水平、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化解国内外一系列突发事件,在攻坚克难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其六,“必须大兴学习之风,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高度重视全党的学习。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同时对学习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强调“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十八大至今,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进行了48次集体学习。正是由于全党学习不断深入,我们在国际国内环境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由上可知: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三)新时代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具有特别的紧迫性
这个紧迫性,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其一,从世情来看: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英国的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一段精彩的表述仍然契合当今时代:“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频发生,世界不确定性上升。2007年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阴魂未散,负面效应尚在继续释放,全球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对我们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二,从国情来看:我国进入发展起来以后的时期。我国正处在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强国迈进,“红眼病”和“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我国也进入爬坡过坎、克难攻坚的关键阶段,其它国家发生的一些规律性现象都有可能出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甚至更多、更复杂”。譬如,如何处理利益分配问题是个难题;“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难度日益增大。如何化解各种风险,有效应对、妥善处理发展起来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其三,从科技革命来看: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当今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7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人类首次观察到双中子星并合事件被选为头号科学突破。有关科学家指出,相关研究有望改变天体物理学。中国经济正经历“大数据革命”:电商交易总额占全球40%以上。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有关资料表明,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其四,从党情来看:始终面临“四大考验”、能力不足的危险。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应对“四大考验”、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兴衰存亡。
其五,对领导干部而言,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是一项政治责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只有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把党的事业干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否则将会影响一个单位、一条战线、一个地区的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