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大学习中练就高强的本领能力(2)

在全党大学习中练就高强的本领能力(2)

二、中青年干部应该学习什么、提升哪些本领能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强“八项本领”,是就全党总体而言的。具体到不同的党员个体、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要求,应该具体化、个性化。我认为,贯彻落实十九大要求,中青年干部要想成为“参天大树”、有所作为,尤其应该加强学习、练就以下几个方面的本领能力。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能力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党的十九大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一项根本要求”。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学习理论不要满足于“知其然”,还要在“知其所以然”上下功夫。“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通过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信什么”的问题,要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政治思维,保持政治定力。

(二)认真学习哲学,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哲学是管世界观、方法论的,实为人生成败的关键。陈云同志曾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在认识方面有很多问题,与哲学水平不够有关。”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受过专业训练,不缺乏专门知识,但其中的很多人不懂哲学,不善于辩证思考,很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这都说明,学习哲学太重要了。哲学并不是很深奥、很难学的,我学习陈云同志的《文集》,其思想精髓主要是两句话、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全面、比较、反复”。前一句是唯物论,后一句是辩证法,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称赞、堪称唯物辩证法的典范。通过学习哲学,分清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静态与发展、历史与现状、数量与质量,切忌以偏代全,克服片面性、盲目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辩证思维外,应当从更高的层面上砺炼“5种能力”。①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入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②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③创新思维能力: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成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④系统思维能力:树立系统论观念,在分析事物时,穷尽各方面的要素,做到协同配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整体合力、强大合力;⑤底线思维能力:不要把事物考虑得一帆风顺,“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三)认真学习相关业务,提升做好本职工作能力

工作是什么?工作是身心健康的保障,工作是才干的舞台,工作是进步的阶梯,工作是快乐的源泉。高尔基说:“辨别一个人,不要凭他说的话、穿的衣服,而要凭他的工作。”美国学者莫尔腾说:“检验人的品质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他工作时所具备的精神。工作是一个人人格的表现,是‘真我’的外部写真。看一个所做的工作,就‘如见其人’了。”

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明确这样几个基本的道理:党的事业是由无数的具体工作推动的;工作是党交给自己干事创业的岗位和奋斗的平台;工作状况如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实现党的目标和纲领,对于维护党的形象,都至关重要。工作业绩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外在体现。

培根有句名言:“热爱是事业成功的大门”。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喜新厌旧”,不要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干出一流的业绩。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立命之本”,干好本职工作始终是“立身之本”。

(四)认真学习调研艺术,提升调查研究能力

何为调查研究?通俗地讲:所谓“调查”,就是把客观存在的现状、情况、矛盾、问题“搞清楚”;所谓“研究”,就是经过深入的思考,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研究奠定了毛泽东同志领袖地位,决定着中国的道路和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入湖南农村作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光辉著作,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动力和依靠对象问题,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2月14日至4月14日,毛泽东亲自调研、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汇报,写下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成为以前苏联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1978年9月,邓小平先后出访、调研了新加坡、日本、美国等6个国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1992年春天,已是高龄的邓小平同志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调查研究,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党和国家的今天。我们的事业要走向胜利,一刻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要注意以下基本方法:

其一,根本前提: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①要有坚定的党性,勇于坚持真理;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有无私的作风;

其二,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

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不是为调查而调查。

其三,制定调研计划,做好前期工作

制定调研提纲,确定调研方式;学习、掌握有关理论和方针政策,对本领域、本专题的历史、现状应心里有数、了然于心。

其四,“六管齐下”,掌握全面、真实、准确的情况

①科学选点,注意典型的代表性(调查对象);

②精心座谈,认真开好调查会;

③放下架子,不当“侦探”,让对方说真话;

④多交几个敢讲真话的基层朋友,经常听到基层呼声;

⑤学会用群众语言沟通,掌握调研“通行证”;

⑥解剖麻雀,下马看花;

⑦亲自出马,自作记录;

刘少奇指出:“我们了解情况,主要不靠报表,也不能靠逐级的报告,要亲自了解基层的情况。”

⑧借助耳目: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工作。

其五,掌握、运用科学分析方法

①坚持用正确的方法论来分析形势、评价工作

要有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有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

要有发展的观点,不能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②坚持正确的比较方法

比较是认识自己、了解别人的重要方法。不仅要纵向比(自己同自己比),而且要横向比,同先进、发达地区比;不仅要静态比,而且要动态比;不仅要经常比、反复比,而且要多方面比、多角度比。决不能当“井底之蛙”、沾沾自喜。

③对调查得来的情况进行“冷思考”和“消化”

问一问“三个是否”?A、是否真实?B、是否准确?C、是否全面?然后,分分类、排排队、归归堆、论论辈。

④要善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

李瑞环同志体会,决定着全局的部位、制约着发展的主要问题,一般都是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必然是如坠烟海,找不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⑤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规律性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

——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

——凡是群众普遍认可、实践证明有生命力的,就要坚持;

——凡是局部看来有生命力,但认识尚不一致、在全局推开尚有难度的事物,须试一试、看一看,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五)认真学习回顾与反思,提高善于总结经验的能力

总结是一门智慧,也是一门学问。

历鉴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注: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吾能用之”。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李瑞环在分析一个人进步快慢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有许多同志,年龄差不多、经历差不多、天赋差不多、实干精神也差不多,进步快慢却相差很多。原因可以找出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善不善于总结经验。叫干就干,干完就算,稀里糊涂,马马虎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进步较慢。”

党的事业的成功,更离不开总结经验。1965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先生时,曾经笑着讲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从微观具体看,从革命战争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发扬优点,纠正错误。从宏观上看,我们党的历史上三次大的飞跃,都得益于总结经验:(1)七大的总结,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总结,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党的十九大的总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新征程。可以说,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辉煌的胜利法宝。

主持或具体起草单位专项总结需要把握三条:

首先,要充分占有材料。材料,一要全、不要缺少东西;二要准,不能虚假、粗糙。材料是总结的基础,搞好总结,必须从积累材料开始。

第二,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打仗要有武器,干活要有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会总结,一是必须学习、钻研有关理论和相关政策,以明方向、登高望远;二是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不说外行话。

第三,要学会加工。实践可以产生经验,但不等于经验。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工具,加工出来的成品水平相差很多。古人讲:“行成于思”。要学会分析综合。总结经验,主要不应是文字上“搬来搬去”,而应是脑子里“想来想去”。

个人总结应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要敢于直面问题。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就会成为问题;看不到危险,是最大的危险。善于剖析自我、勇敢面对问题难题、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第二,要勤奋、持之以恒。每干完一件大事或每一阶段,都要认真琢磨一下,哪些应该发扬光大,哪些应该改进,如何改进?而且要动动笔、记一记。惟其如此,人生才会逐步变得聪明、完善、成熟起来。

(六)加强写作知识和《形式逻辑》的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讲:“文章乃治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邓小平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号召:“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所以,要高度重视拿笔杆,把文章写好。

要明确好文章的标准。一要引人看,要有吸引人的力量;二要使人看得懂;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否则,文章就等于没有写。写好文章,以时间为序,要把握5个方面的艺术:

其一,区分体裁和文体,明确“给谁看”。弹琴要看听众,讲话或写文章也要看读者对象;对象不同,写法、风格、要求就大不一样。

其二,确定选题和主题。题目选好了,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主题是文章的中心,它决定整篇文章的命运。确定主题:一要集中(一篇文章主要说明一个中心或一个目的);二要鲜明(清楚明白,不能含含糊糊);三要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善于抓住方向性的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宁可“小题大做”,不可“大题小做”。

其三,谋篇布局,整体设计。所谓谋篇布局,就是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文章进行框架结构设计。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主要包括文章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标题和小标题是什么(甚至包括主要观点和引用的资料),也包括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结构设计,是围绕主题这根思想红线“一线串珠”的。

其四,组织施工,精心起草。起草过程中,要把握“三性”的根本要求,注意“五个环节”。“三性”的根本要求,是毛泽东同志1958年1月所写的《工作方法60条(草案)》中所强调的,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否则,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注意“五个环节”:①纲举目张,一线串珠(不“节外生枝”);②精心选材,注意实新(真实、典型、新颖);③“综合宜少,典型宜多”;④标新立异,文贵创新;⑤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古往今来,能够流传的好文章,都是深入浅出的。所谓简单明了,就是不拖泥带水。写文章的本领,在于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明了,不在于把简单的问题说得复杂。文章短好还是长好?关键要看内容,不能形而上学。

其五,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据说改过7稿。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加以删改,然后发表。”

修改什么?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概括起来,要看“六个是否”:①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②材料是否准确?③引文是否正确?④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⑤有无逻辑毛病?⑥语言是否过关(有无病名、是否生动、标点有无差错)?

怎样修改?从多年的实践和体会看,以下三点至关重要:①坚持从文稿的整体出发,认真推敲、精益求精。②集体修改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任何个人的能力和视野都是有限的,旁观者清。互相碰撞、集思广益,对提高文章质量大有好处。尤其是一些重要文稿,应当坚持集体修改。③要坚持反复通读。很多毛病、问题,往往都是在通读过程中发现的。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