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社会体制机制建设保诚信海晏河清(2)

靠社会体制机制建设保诚信海晏河清(2)

——建设信用社会系列谈之四

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平台对行为的规制作用。以广东惠州市的信用联合奖惩管理系统为例,他们借助网络平台,集备忘录录入、数据上报、数据浏览、红黑名单查询、执行反馈、执行跟踪、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在进行市场监管时,按下联合奖惩键,系统就能自动筛选守信企业、拦截或惩戒失信企业,显现了网络平台对行为的鲜明规制功能。其作用在于利用平台公约、协议、方式的标准,制裁和约束各种失信行为,进而维护规则及制度的刚性。这种规制功能,作用于信用风险防控体系,有着规制主体公法性、规制行为预警性、规制政策动态性等智能特征,有利于运用计算机平台的冰冷性,刚性规矩失信的自由腾挪空间。实践显示,随着惩治失信与时俱进的变化,借助网络平台的强制规制功能、建立全社会性的信用管控体制机制呼之欲出,势在必行。

面对上下共识、人人痛恨的社会性高压趋势,不讲诚信行为越来越趋向于隐蔽性智能化,既对构建社会性信用体系管控机制建设提出了紧迫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体系机制的构建而言,具体实践中,有三条基本原则需要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

第一,在管控高度上,应着力于构建一堵不破性的“防护墙”。这个不破性,就是各行各业都在信用体系的管控之中,任何人不可逾越制度、不可挑战法规。其主要看点应当是:首先是编织的缜密。管控内容要很明细、失信风险要很清楚,既有诚信危机提示,又有风险规避措施,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政府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等各个社会层面之间的诚信风险,都应当编织其中,不漏项、不留缝隙。其次是执行的刚性。没有弹性,没有腾挪空间,没有“擦边球”可打。再次是标准的公法性。没有特殊情况,没有特殊人物,也没有“铁帽子王”,领导和群众一个标准、国有和民营一样“执行没商量”。从而使体系设计有效规避“牛栏关不住猫”的教训,确保把失信行为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核心指向是筑造起一堵“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心理围墙,为终极“不想失信”创造条件。

第二,在管控宽度上,应着力构建一张包罗性的“管理网”。这个包罗性,本质上是对职能部门管控信用的责任分解。每一个环节都有责任显示,每一个方面都把规矩挺在前面,构建多层面、全过程、广覆盖的监督管控体系,对各类社会信用主体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遏制失信行为。只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守好自己的阵地、尽好了自己那一份责任,由点到面、连点成片,就能够营造出社会性“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信用生态。其主要看点应当是:一是管控对象力求全员性覆盖,确保对各类人员的规范。既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又防控一般问题走向;既具有对敬畏法度者的提醒、镜鉴功能,又具备对胆大妄为“闯红灯”、处心积虑钻空子行为的棒喝、震慑功能。二是管控内容力求全要素辐射,确保对各个环节的把握。跟踪失信行为走向,行政监管、行业管理、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既明确必须“严防死守”的关节点,又提示容易“掉以轻心”的薄弱点,做到重点岗位全员覆盖、防控重点全要素辐射。三是管控“法器”做到全方位预警,确保对各种法规制度的遵循。以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为武器,对失信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的关口、环节逐个进行“火力瞄准”,将方方面面的法规要求和规范有针对性地布控到诚信行为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加大信用危机监管力度,强化信用风险排查,保证行为主体都在“制度火力”的防控之中。四是管理流程力求全过程控制,确保对各时间节点的管控。不仅有事前的风险提示、事中的检查纠偏、事后的成果亮晒,还应增设“回头看”的信用结论公示,让管控诚信危机融入各个时间节点,形成全过程责任链条相连的闭环。

第三,在管控长度上,应着力构建一本动态性的“审计账”。这个动态性要义在于,只要行为主体进入了体系管控,就会留下痕迹,就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很显然,它既是一种“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高压警示,也是一份对行为负责、对自己信誉负责的考试答卷。一旦你失了信,不但会有高额经济损失,而且以后不管走到中国哪个城市,这个污点记录会永远跟着你。其主要看点应当是:一是作为行为主体是否讲诚信、守信用的“公示牌”。通过各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建立起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设和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也让守信者处处“受尊重、得实惠”。二是作为选人用人考察的“明白纸”。一方面,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显示情况为依据,把个人诚信的评分情况与行为主体的社会活动、社会礼遇、奖惩挂钩,实行失信“一票否决”制,诚信评分不达标,单位不能评A级,单位领导也不能当先进、受重用,严禁不诚信者担任领导和干部职务,坚决不与失信者交往、交易;另一方面,发挥系统信用提醒警示功能,以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管控、监督为依据,及时按层级进行诫勉谈话,让“咬耳朵”“扯袖子”“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防止不讲诚信由小苗头转化为大问题。三是作为职能部门管控信用形势的“晴雨表”。一方面发挥“留此存照”功能,做好事前预警、事中检查、事后公示等“上半篇文章”;另一方面发挥“人走账不烂”的震慑作用,及时组织“回头看”、“杀回马枪”,做好专项巡视巡察、给出结论性认定等“下半篇文章”,避免“一阵风”效应和“三分钟热度”,加强对重要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监督管控,让诚信监督更加有形、实在,有数据可查,也使调查取证更加便捷,查处更加高效。进而建立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社会监督体系,以强有力的问责唤醒职能部门责任意识,以问责倒逼恪尽职守、积极作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信用体系机制只代表顶层设计的完成,下一步更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诚信建设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转型升级、创新社会治理、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在治理重点领域、解决突出问题上求突破,在激励守信、惩戒失信上见实效。只有这样,诚信制度才可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而卓有成效地推进信用社会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