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场馆利用地道风的理论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中国馆的钢结构屋盖安装有1024块光伏玻璃,光能吸收效率更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的形态走势。
2019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 《三国演义》中的园林2021-06-18
- 庆丰收 迎小康 北京农业丰收的科技故事2020-09-24
- 清代园林史上的一曲悲歌2020-09-17
- 北京世园会一年间,看习近平的“生态”足迹2020-04-29
- 【2020-02】香山皇家山水园林的源起2020-03-04
- “赏花灯,逛世园”延庆世园里过大年2020-01-20
- 世园会举办首届文化庙会暨大型灯会2020-01-20
- 十大年度关键词带您回眸2019北京这一年2020-01-08
- 孔爱萍: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闺门旦形象之比较2019-11-15
- 难忘的“世园记忆” 共同的绿色追求——写在北京世园会闭幕之际2019-10-09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绘就“京彩”消费图景
- 多措并举夯实网络安全底座
- 建设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大循环”
-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守护数字时代家园
- 2025年服贸会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 AI进入中小学,为每颗童稚心灵播撒“智能种子”
- 近1400亿!“北京日”见证更加开放包容的首都
-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
- 以文风会风话风之变推动作风建设
- 织密农资保障网,筑牢秋粮丰收安全线
精选视频
【习近平文化思想】当戏曲遇上AI 传统文化“破次元”拥抱Z世代
【学习思想】“两山”理念: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
文化科技融合是北京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文化科技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与北京实践
【理论看点】刘东超:深化科技赋能,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