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发言和舆情研判

摘要:在“万物皆媒”“人人都是新闻工作者”的新媒体时代,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说法和做法,在新媒体环境下经过网络发酵或断章取义,就会酿成舆情。做好新闻发言和舆情研判工作,对于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高质高效完成新形势下的使命任务意义重大。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发言和舆情研判及素养。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第一,新闻发言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舆情研判的逻辑背景和基本程序;第三,新闻发言和舆情研判的媒介素养与文化修养。

一、新闻发言的理论与实践

(一)何为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的中国式定义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相近的美国式的定义是“新闻发布官”或者是“新闻负责人”,直接外化了“公共关系”的目标指向。而中国式定义没有突出实际存在的公共关系的诉求。

新闻发言人最重要的遵循是:真相第一,技巧第二。发布会的社会效果永远服从于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事实,告知真相。

(二)国际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

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在西方国家是很常见的,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也比较常见了。他们一方面是政府和机构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一方面也是政府和机构与新闻界,并通过新闻界和公众进行沟通的方式。

以美国为例,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总统新闻发言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30年代,《便士报》诞生。新闻发言人正是在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美国第7任总统杰克逊是最早聘用新闻发言人的总统。但是,杰克逊以及后面几位总统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以私人秘书身份出现,不属于政府系统,政府不提供资助。也就是,不领政府薪金,以秘书的身份,做的是新闻发言人的工作。直到1897年,麦金利总统上台,他的6名助理才开始领取政府薪水,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科特柳。这六位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领新闻发言人工资的真正的新闻发言人。后来的白宫记者招待会和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密切相关。塔夫脱是第一个安排每周两次定期记者招待会的总统。白宫记者招待会促成了全美新闻发言制度逐步建立,此后在全球推广开来。

(三)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情况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开始建立的。改革开放40年,实际上也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产生、发展到逐渐成熟的一个过程。随着当时改革开放的深入,1983年4月23日,为适应外宣需要,展现中国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权威信息,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是,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几乎都是兼职的,国家行政和政府的职务序列和正式职位没有新闻发言人这个岗位。

2005年,国务院要求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医院、学校和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继续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2005年12月,中国新闻发言人俱乐部成立,隶属人民网。

2009年,我国各省、市政府基本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这些地方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及公众介绍当地政策,通报某些事件的真实情况,就某个事件政府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做出说明,并回答媒体的提问。

同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

(四)新闻发言的重要意义

第一,新闻发言有利于回应百姓关切,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二,新闻发言有利于落实和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真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第三,新闻发言有利于澄清事实,形成权威观点,既可以防止海量信息中的泥沙俱下,也可以遏制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这一点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对公众急需了解的紧急事件,如果政府不及时发声,一些谣言和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影响社会稳定。

第四,新闻发言有利于主动进行“议程设置”,把握舆论传播的话语权、主导权。所谓“议程设置”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传播学家麦克姆斯和肖提出的大众传播具有形成社会议事日程这样一种功能。发言人在发言时,哪些地方重点讲,哪些地方次重点说,哪些地方一笔带过,这个是可以灵活把握的。

第五,新闻发言有利于激活更多的“沉默的螺旋”。这个政治学和大众传播理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五)新闻发言人与记者是什么关系

第一,你不是领导,他不是属下,避免命令口吻。好多人在新闻发言时,一看都是小年轻,在外面跑新闻的一般都属于年轻力壮的,很容易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部下,代表政府发言时就会有一种命令的口吻。你要知道,他再年轻,他代表的也是一家媒体或新闻单位,甚至代表的是社会公众。所以发言人要清醒把握好这一角色。

第二,你不是导师,他不是学生,避免用教训的态度。老师出于其职责要求,有时会用严厉的口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新闻发言时,你不是导师,你是代表政府、代表机构、代表单位来阐述事实、讲清道理,甚至解读细节的。有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发生一些矛盾冲突等等,和这方面没把握好也有关系。

第三,你不是演员,他不是观众,避免表演。新闻发言不是舞台表演,这个是要防止和忌讳的。

第四,他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是挑战性合作者。核心词是合作者,新闻发言人要通过记者把声音放得更大,传得更远。但是记者不一定完全配合你。所以,新闻发言人要时刻记住记者是挑战性合作者。这样,你就会把握好尺度。

不是领导,不是导师,不是演员,是挑战性的合作者。这是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有张力的,因为他挑战你,专门问你不想回答的问题,专门问你痛的地方,那么新闻发言人该怎么面对呢?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