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三农”情怀,全面领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准确把握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贡献:确立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三、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

古往今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决定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与振兴。农业农村的发展也不例外。没有人才,何谈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产业在农业、难点区域在农村、主要人群在农民。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因素很多,如科技落后、财力不足、产业传统、动能乏力等,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匮乏,无法适应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是人才的培养与供给。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只有统筹推进,我们才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农业人才严重匮乏,仍然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掣肘。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素质不高;三是专业不配套;四是分布不合理;五是流失严重;六是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人才瓶颈,下大力做好农业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与供给,源源不断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各方面的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一)高度重视舆论导向引领

我国关于人才队伍的界定经历了三大类人才队伍、五大类人才队伍和六大类人才队伍三个阶段。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队伍进行了细化,分别是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要努力提高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村乡土人才的良好氛围。尤其是主流媒体要发挥好舆论引领作用,传递好爱农助农兴农的正能量。

(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知识改变命运,能力决定未来。农民是农业农村人才的基础来源,我们要加强农民职业素养训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整体提高农民群体的素质,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认定、职称评定试点,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并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培训主体功能。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什么叫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对新型职业农民给出了更为明确的定义,具体理解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农民和传统农民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主要差别在于新型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传统农民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简单来讲,传统农民讲的是身份,你是农业户口,不是城镇户口,统统叫传统农民。新型农民讲的是职业,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

(三)着力抓好专业人才建设

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当前在这方面的需求空间巨大而广阔,农业专科院校、科技综合院校,都可以大显身手,作出重要贡献。

(四)努力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传播者、应用者。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总而言之,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调动这些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

(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的战略任务,需要全党重视全社会支持,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六)改革创新人才体制机制

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人才扶贫政策,在人才问题上向贫困地区倾斜,鼓励人才更多地到农村地区参与工作,解决消除贫困的突出问题,引导农民脱贫。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切实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制度,广泛动员起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爱农助农惠农兴农的磅礴之力,同心协力,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于慧)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