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宏观经济处于新常态、产业经济缺乏新支柱的形势下,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具有稳增长的作用,而且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之义。

(三)有效调控区域发展差距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表现出来就是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对区域发展差距我们应该有一下几点认识。

第一,地区发展要靠发展地方优势,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是不一样的,在区域分工协作体系中的地位也不一样,这样比较优势就出来了,区域发展差距也不可避免。创造财富首先是依靠这些客观条件,条件有差距发展程度就不一样,当然后续开发出来的一些要素条件,比如智慧、知识、劳动力、交通条件、技术水平等,也都是可以改变的,但客观条件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到后面的发展。

第二,即使是不可避免,但是区域发展的差距一定不能太大。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稳定增长。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区域性协调机制作用,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具体政策措施,协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相应落实方案,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顺畅运行。

第四,强化协调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来看,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区域发展差距调控有以下三个着力点。

第一,促进各个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事实证明,区域发展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各地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上,促进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贫困人口大多在农村,农村收入水平低,收入水平不是直线关系,是非线性关系,收入水平越低的时候差距显得越突出。

因此,首先要解决收入水平的差距,这个差距小了整个区域差距也小了,要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就要在农业现代化上做文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农问题解决了,整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解决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二,加强各个区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加快推进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体现在是就业、养老等方面,社会保障体制解决收入差距的重点工作就是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水平要一致,尤其是基本的社会保障要实现一体化,基本服务要均等化。

(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05年8月15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关系文明兴衰、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

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以实际行动践行并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那么,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呢?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思考。

第一,坚持源头治理,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提升环境质量、维护自然生态均衡,将人类活动行为作有效控制并将对环境冲击与破坏减到最低。

第二,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在优化产业布局上,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发挥自然净化功能。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不仅要做“减法”和“除法”,还可以做一些“加法”和“乘法”。“减法”和“除法”是指限制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企业发展。“加法”是指在不实施“关停并转”的情况下,通过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乘法”是指大力发展各种废物循环利用的“静脉产业”。

第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跨省合作园区等为平台,支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区域联动机制,先富带后富,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三、如何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一)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等等。

我国将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基本思路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基本思路是“抓两头、促中间”。“抓两头”是指抓重点发展区域和特殊发展区域;“促中间”是指带动中间地带的区域。在“推”和“拉”的作用下,稳定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重点发展区域,指对国家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区域,包括发展条件优越和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发展条件优越的地区,如七大平原地区和若干小平原地区,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珠江三角洲平原、成渝盆地地区、关中平原和河套平原等,以及汾河河谷平原、北部湾沿海平原、昆明贵阳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天山南北坡地区、“一江两河”流域等。

各类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从各级地区看,是各类各级产业园区和其他政策性区域,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新区、边贸区、自贸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

特殊发展区域,指面临发展困难的地区。国家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提出重点帮扶老少边穷衰地区,其中“衰”是指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出对老少边穷地区具体的脱贫攻坚计划,包括17块革命根据地和18块抗日根据地等革命老区,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17个民族自治县(包括自治旗和自治城区)和自治乡镇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广西和云南等9省区的边疆地区。

消除绝对贫困,重点解决“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问题。“三区”指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三州”指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和甘肃临夏州。

结构衰退地区主要指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包括“三线”建设的老工业基地等。

“促中间”,包括发展水平处于中间水平的地区和城市,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功能区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开放区域等。

中部地区崛起成效较大,目前仍然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同时,中小城市更是成为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重心。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强化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主体功能区区域体系,要求经济开发布局生态化,优化“三生”空间结构。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三)区域干预政策的范围和手段

区域干预政策的范围包括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政策,主要指引导要素市场对特定区域的倾斜政策。如人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特定区域倾斜的区域政策(两种或多种倾斜方式)。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主要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从根本制度上解决贫困、收入差距扩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区域干预政策的手段,指国家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进行调控。如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医疗、教育、社保和社区等)、特定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特定地区和产业的政策性金融服务等。

总之,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