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王东:八一南昌起义的重要历史地位与伟大意义 (3)

听了张国焘这番言论,几乎所有到会的人都表示反对。李立三马上站起来表示否定:一切都准备好了,为什么现在还需要讨论?说完还不经意地“哈哈”了两声。因向国民党表示不满,辞去国民政府农政部部长的谭平山大发脾气。他一面表示对共产国际电报的不满,一面大骂阻挠起义行动的张国焘“混蛋”,这让张国焘觉得很没面子。平素只努力工作,常常化解矛盾问题的周恩来,此时也很生气甚至拍了桌子。他愤愤地表示:国际代表及中央给我的任务是叫我来主持这个运动,现在给你命令又如此。这种意思,与中央派我来的精神不符。如果我们此时不行动,我只有辞职。今天的特别委员会我也不出席了。周恩来的这一表态,使张国焘感到无法收场。他赶忙说:“这有什么辞职不辞职的,又不是闹小孩子脾气,周恩来同志还是出席特别委员会。”其他如恽代英、彭湃等人当然也同意起义。张国焘没有办法,只好说:那我还是找个别同志了解了解情况再说。

张国焘首先与李立三交谈。李立三告诉张国焘,一切都准备好了,时间上已来不及做任何改变。暴动决不能停止。第一,我们不能违反与贺龙所订的密约;第二,如果改变计划,我们原来发动暴动的意图已无法保持秘密。贺龙当时不是共产党员,但一直非常进步,一心革命,此次决心与中国共产党一同起义,成为革命军队中一支重要力量,共产党人当然十分珍视。初次合作,便出尔反尔,或许将引起严重误解。此外,李立三还详细地告诉张国焘,此时知道起义机密的人已经很多。除去中共的重要领导人外,还有十多位国民党左派人物,贺龙部的重要将领,已经超过一百多人,几乎已无密可保;再加上其他如湖南平江、江西九江等处的部分力量,也已约定同时举事。有些情况,不仅停不下来,就连准备的时间都有些来不及。因此,李立三还是坚持大多数人的一致意见:起义不能停止。

第二天,即7月31日早晨,张国焘又要求召开第二天讨论会议。此时,张发奎与汪精卫、孙科在庐山召开会议,封闭了九江《同民新闻》;针对南昌军事人员(如叶挺、贺龙等)采取行动的迹象已十分清楚。起义已没有退路,必须马上发动。

此时的张国焘却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大做文章。他先说要修改起义时发表的宣言。谭平山说当天下午就需用“宣言”,以便发出。张国焘却说,这个东西我今晚才能改好。谭平山便说,那就不必改了。张国焘坚持说,大家多斟酌下也好嘛!谭平山见张国焘如此推三诿四,心中十分不满,他说:为什么宣言非得你修改不可,难道你想操纵这次暴动?张国焘感到很狼狈,就说:我不管这宣言了,你们哪位去改吧。聪明的周恩来顺口接了过来:回头还是我来改吧。

此时,张发奎的态度已经基本明朗,可张国焘仍然坚持认为,起码表面上,还应保持与张的良好态度,可以打电话给张发奎,甚至派人与他联络,尽量使他不对这次起义产生反感。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显然欲盖弥彰,也很幼稚可笑,你用人家的军队起来暴动,脱离他的部队,还想人家认同甚至支持,岂不痴人说梦!所以,看到张国焘的种种作为,谭平山特别愤怒。他力主将张国焘逮捕起来,不让他再干扰起义的进行。周恩来没有同意。他认为,张国焘是党中央的代表,怎么能随便绑呢?从这些反应可以看出,当时起义的领导者对张国焘的反感到了怎样的程度。这次会议,起义领导人同张国焘争论数小时之久。由于大家的坚决反对,张国焘只好无奈地表示,他可以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同意当天晚上(第二天凌晨)举行起义。张国焘所有阻挠起义的企图,终于失败。

当时的张国焘是中央临时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对一些党内决议负有重要的决策权。但是在南昌起义前,他的思想混乱,看不清汪蒋合流的现实,也看不清张发奎已经倒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现实,以个人意志强加组织决定,层层阻挠。如果不是周恩来、恽代英、谭平山、李立三等人极力反对,张国焘完全可能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断送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行动。

(二)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

南昌起义军领导机构如下。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委员: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中央代表:张国焘。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代主任恽代英)、副主任章伯钧。

在起义部队中,有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十军全部,共6个团,贺龙任第二十军军长、起义军总指挥,党代表廖乾五。所辖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党代表方维夏;第二师师长秦光远,党代表陈恭;第三师师长周逸群,党代表徐特立。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共8个团,第十一军军长叶挺(兼),党代表聂荣臻。所辖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兼),党代表颜昌颐。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第四军二十五师的七十三团和七十五团,由周士第指挥。第九军军长韦杵(未到职),副军长朱德,党代表朱克靖。第九军实际上是个空架子,没有下属部队。教育团参谋长陈奇涵,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另有第四集团军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的3个连和国民党南昌市公安局2个保安队,朱德时任军官教育团团长和公安局局长。起义部队共两万余人,实力最强的是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其次是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和周士第领导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一部。

当时,前委决定起义时间为8月1日凌晨4时,贺龙部攻打敌军的指挥机关和第九军第七十九团,叶挺部攻打敌军其余几个团。按照前委确定的作战部署,贺龙部负责攻打敌军的指挥机关和第九军七十九团,叶挺部负责攻打敌军其余几个团。朱德则遵照前委部署,7月31日晚,利用他在滇军中的影响,以请客吃饭、打麻将为名,在大士院32号宴请敌两个团的团长和团副,削弱敌人两个主力团的指挥力量。

起义前夕,由于起义军的一名副营长叛变告密,泄露了消息,中共前委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两小时起义。8月1日凌晨2时,一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起义部队向敌人驻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四个小时激战,起义军完全控制了南昌城,歼灭南昌守敌3000余人,缴获机枪800余挺,步枪4000多枝,子弹70多万发,大炮数门。其后,聂荣臻、周士弟率二十五师大部分将士在南昌附近的马回岭响应起义,并于8月2日赶到南昌。这些将士也是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主要部队的组成部分。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中共与国民党左派有着良好的关系。南昌起义时,为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左派,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背叛孙中山革命精神的真面目,团结起义部队中下层官兵,领导起义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总方针要求下,仍使用国民党左派旗帜,所以,起义部队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打出的是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

起义的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以宋庆龄、邓演达(二人均未到)、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下辖第二十、九、十一军,共2万余人。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起义胜利和革命委员会成立。

南昌起义后,敌人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迅速撤离南昌,挥师南下,经过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地区,准备同富有革命传统的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会合,发动土地革命,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当时还想夺取出海口,以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进行北伐。9月下旬,起义部队占领潮安、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由于部队在酷暑烈日下连续长途行军,过于疲劳,加上作战中伤亡和中途的离散,部队严重减员。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兵溃失败。突围出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在安源、信丰、大庚、崇义等地创造性开展“赣南三整”(天心圩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举行湘南起义,部队整体战斗力显著提高。后来,周恩来同志在总结南昌起义经验与教训时说,“南昌起义后的主要错误是没有采取就地革命的方针,起义后不该把军队拉走,即使要走,也不应走得太远”。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的部队,于1928年4月28日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会合后就组建成了红四军,并投入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开创中国革命一条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红军也迅速得到了发展,红军鼎盛时期发展到30多万人。

(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用行动,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从此,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崭新的人民军队就诞生了。

后来,为了纪念南昌起义这一胜利,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以南昌起义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在每年的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

1949年春,根据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央军委决定在军旗、军徽上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1949年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1957年7月朱德同志在《纪念八一》一诗中写道:“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擎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