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古代书院的六大职能
中国古代书院究竟是干什么的?我概括了六大职能:编书、藏书、教书、印书、祭书、写书。
中国古代书院的第一大职能——编书。编书是中国古代书院最初的职能,有文字可考的中国第一所书院叫做丽正书院,它设立于唐玄宗开元六年,也就是公元718年。丽正书院设立的目的是唐玄宗想要编撰一些比较大的文史著作,比如,张说(音:yue)、贺知章等这些当时的大咖就被请到丽正书院参与编写大部头的著作,其中很有名的一部就是《六典》。
有朋友问我,在唐玄宗之前就没有编书的专门机构吗?这个确实有。比如,西汉的时候,这样的机构叫做石渠。东汉的时候叫做兰台。可以说,唐玄宗之前都有类似的机构,只不过当时不叫书院。
在这里,我想给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有关兰台的故事。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里有一句“走马兰台类转蓬”。这首诗里的兰台和一个人以及一部书有关,这个人叫班固,这部书叫做《汉书》。很多朋友不一定知道,没有兰台这个地方就不可能有《汉书》。据相关史料记载,《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他曾经自己私下想要撰写一部记录汉朝历史的史书,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犯忌讳的事,就是私修国史,于是就被人告发抓起来了。被抓起来之后,班固的家人觉得这可能是一件杀头的大罪,所以他的弟弟就想救哥哥,他弟弟就是班超。班超为了救他哥哥,日夜兼程从老家赶往京城,给皇帝上书,给班固喊冤。当时的皇帝叫汉明帝,汉明帝觉得班超说得有道理,所以就说让手下的人重新审理这个案子,让人把班固已经写好的书稿拿过来看了一下,觉得班固这个人确实还是比较有水平,讲得还不错,而且称赞他写的书稿确实是一部奇书,所以说马上把他放了,不仅仅把他放了,还把他召到首都,正式任命为兰台令史,让他除了掌管和校订皇家图书以外,可以堂堂正正去编写《汉书》。班固写《汉书》的地方,叫做兰台,这个兰台从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唐代的丽正书院。
讲完这个故事,朋友们就明白了,书院最早的职能是编写文史典籍的地方。
中国古代书院的第二大职能——藏书。宋朝有一个大学者叫王应麟,它写过一部工具书叫《玉海》,在这部工具书里他曾经解释过什么叫院?“院者,垣也”,院就是围墙的意思。那么书院指的是用一圈矮墙把建筑物围起来而形成的地方,这个地方主要是用来收藏图书的,相当于古代的图书馆。
岳麓书院大家都知道,这个书院有个地方很有名,叫御书楼,这个御书楼前有一幅对联写得很好,上联: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翰;下联:名山汲古,上藏三坟五典,诸子百家。从对联可以看出,这个御书楼就是藏书用的。推而广之,中国古代书院有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知识的聚散地。
有的朋友忍不住要问了,除了书院以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地方是藏书的地方呢?据我考证,这个时间可以一直追溯到秦朝,秦朝的宫廷里就有保存图书和古籍的地方,叫“金匮石室”。汉朝宫廷里藏书的地方叫“天禄阁”“石渠阁”“麒麟阁”。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各朝统治者都热心搜集图书,比较有名的就是梁武帝还特辟“文德殿”和“华林园”典藏书籍,到其晚年,藏书已越七万卷。到了隋朝,宫廷藏书之所,以秘阁、观文殿和嘉则殿最为著名。到了五代十国时,营建藏书楼更为普遍,并出现专门名称,如北有契丹王子耶律倍的“望海堂”,南有吴越暨齐物的“垂象楼”。到了元朝,兴圣宫大殿兴圣殿西庑的奎章阁,是元代著名的皇家书室。到了明代,其宫廷藏书是承自宋、辽、金、元的宫廷藏书。明太祖定都南京,营建紫禁城时,即建立了文渊阁,接收了元代奎章阁、崇文阁等皇家书室的藏书。明成祖迁都北京,营建北京紫禁城后,便在东华门内重建文渊阁,收藏来自南京文渊阁旧藏的珍本古籍。还有明一阁。到了清朝,皇家藏书处就有内阁大库、国史馆、皇史、英武殿、方略馆、实录馆、会典馆、昭仁殿、五经萃室、藻堂等,又有“四库七阁”。私藏藏书楼多集中在江浙两省。
我们可以看出,从秦朝一直到清朝,我们的老祖宗非常重视收藏前人留下来的典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