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君:中国古代书院与传统文化、历史名人之关系(5)

摘要: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即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书院作为古人读书、讲学、做学问之地,历经千余年发展,已累积了对文化传承、教育、艺术、哲学、社会礼仪等多方面的认知,是文化保藏、精神蕴蓄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有着重要价值。

三、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载体——书院

前面讲了,中国古代书院有六大职能:编书、藏书、教书、印书、祭书、写书。这六种职能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薪火相传。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想要赓续下来都离不开这四个字。

在这部分,讲书院之前,我先讲讲私塾。在古代,虽然有些私塾先生也有很高的水平,但相当一部分都是不靠谱的。这里有个古代笑话,有个饱学之士在某天路过一所私塾,听到里面的学生在读“都都平丈我”。这个饱学之士感觉很奇怪,就去问那些学生读什么?学生告诉他在读《论语》,这个饱学之士说不对,《论语》里没有“都都平丈我”,后来他定睛一看,原来学生们把《论语》里面的“郁郁乎文哉”让私塾老师教成了“都都平丈我”。这个饱学之士就赶紧纠正,说你们读的不对,应该是“郁郁乎文哉”。但是学生们听了之后都说他们的老师讲得才对呢。这个故事说明了古代很多私塾老师是不靠谱的。

私塾老师不靠谱,官方的老师怎么样呢?海昏侯大家知道,前几年对他的墓进行了考古发掘,他只做过二十多天皇帝就被废掉了,被废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担任过他太学教师的那名老师太僵化了,海昏侯从皇帝宝座被拉下来之后,很多人就责备这个老师,说你是天子的老师,他干了那么多荒唐事,你为什么不去劝阻呢?这个王氏说,我怎么没劝阻,我天天给皇帝讲《诗经》,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么教的。这个故事说明当时官方的教育太僵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私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务就寄托在书院的老师身上了。首先,书院的老师都很包容,包容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不妨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南宋有几个礼学大家,比如朱熹、陆九渊、陆九龄。朱熹和陆氏兄弟的理念完全不一样,是针锋相对的,他们曾经在一个名叫鹅湖书院的地方,整整辩论了三天三夜,双方各持己见,最后不欢而散。如果按一般人的胸怀,学术上不共戴天,私下的日常交往应该也是针尖对麦芒的。但事实情况不是这样,这场大辩论后的第五年,陆氏兄弟之一的陆九渊就到了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朱熹给他哥哥陆九龄写一个墓志铭。在中国古代墓志铭是对一个的盖棺论定,一般情况下,朱熹肯定不会给他写或者瞎写一番,但是朱熹却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陆九渊的请求。不但如此,朱熹还请陆九渊给白鹿洞书院的学生做了一次讲座,讲的是《论语》里的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据说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件事说明书院老师具有包容的心态。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