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君:中国古代书院与传统文化、历史名人之关系(8)

摘要: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即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书院作为古人读书、讲学、做学问之地,历经千余年发展,已累积了对文化传承、教育、艺术、哲学、社会礼仪等多方面的认知,是文化保藏、精神蕴蓄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有着重要价值。

说完朱熹之后再说一下王阳明。谈到王阳明就不能不提一个地方——龙岗书院,它在今天的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正是在龙岗书院,王阳明曾经七天七夜割竹子也没有割出来的理念,在这里被悟了出来,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句的含义是王阳明明白了如何妥善处理好人和自我,人和人,人和动物,人和外物的关系。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博士叫三岛毅,他曾经写过一首论及龙岗书院的诗:“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可以说没有龙岗书院就不可能有王阳明心学。

龙岗书院不仅成就了王阳明心学,而且还帮助王阳明干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破心中贼”,大家知道王阳明是明朝为数很少以文人身份被封爵位的,他为什么得了这个爵?因为他有军功,曾经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

平定宁王之乱之后,他还平定了江西南部的江南之乱,他当时发现,那个地方的民风彪悍,如果仅是把那些山中贼剿灭了,是比较容易的,这是破山中贼。但是要破掉他们的心中贼,却很难。怎么办呢?他决定借助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书院,他在发生叛乱的地方建了很多书院,用来教化当地的老百姓破除心中贼。

再看清代的林则徐。林则徐一生和书院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林则徐的父亲叫林宾日,林家有几个孩子,林则徐的哥哥叫林名赫,中国古人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兄弟之间如果取三个字的名字,中间那个字或者后面那个字是要相同的,比如,李鸿章、李汉章,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和李汉章是后面第三个字相同,曾国藩和曾国荃是中间第二个字相同。

但我们看,林则徐的亲哥哥叫林名赫,除了都姓以外和林则徐其他的都不一样,因为林则徐的父亲也是一个读书人,难道他不知道当时取名的规矩吗?我想肯定是知道的,那为什么不安规矩来呢?林则徐这个名字和一所非常有名的书院有关,这个书院叫鳌峰书院,有个对鳌峰书院的发展起了很重要作用的人叫徐世征,他和林则徐的名字有关。据说林则徐出生那天,正赶上徐世征微服出访,当时他担任的是福建巡抚的职务,这天正赶上下大雨,他就站在林则徐家门口避雨,而林则徐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出生了,这位福建巡抚居然不扰民,没有跑到老百姓家里面去避雨,当时看来,这个人是个好官员,所以林则徐的父亲就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则徐,则就是法则的则,就是以徐世征为人生准则的意思。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