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背后是感情

语言背后是感情

——“习近平语言风格”中的人民情怀

摘要: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中的人民情怀,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党不管条件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发展,都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刻也不要脱离人民群众,始终站在中国大地上,始终在人民中间,始终投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这样,我们党就会战无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真实体现在“说得到做得到”,崇高精神境界令人叹服和信服。如同任何一种伟大的理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样,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也是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深切的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之一,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1567576212647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直接形式,虽不能被感情左右,但一定要带着感情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言一旦附加上了感情色彩、注入了感情元素,就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之所以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感觉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关键在于其语言风格有着深切的人民情怀,回应了人民关切,在亲近群众、贴近群众、走进群众中赢得了民心,给人们信心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的人民情怀,首先彰显于亲近群众的根本态度。为什么人的问题,历来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出发的原点,是立党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这些理念体现在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上,也体现在党的领袖“尊重群众、学习群众”的语言风格上。实践表明,中国常见的谚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经典,是老百姓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结晶。这些是从老百姓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看似零碎、朴实的谚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为此,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鲜明指出:“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正是基于这一根本态度,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的最鲜明基调就是亲近群众,用群众愿意看、看得懂的语言,传递群众愿意听、听得进的道理比如,他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讲述国家发展道路应由人民群众来选择;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阐明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用“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来激励拼搏实干精神,等等。这些出自领袖之口的百姓话、大白话、家常话,语言朴实自然,道理浅显易懂,让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充盈着满满的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风格的人民情怀,同时体现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的根本方法上。《之江新语》一书中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这就告诉我们,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论讲话、写文章,本质要求是赢得民心,因此方法上必须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既是坚持党的人民立场的要求,也是赢得民心,与人民的同声共气、心心相印之必须。正是在秉持人民立场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了善于打开群众心扉的语言风格。比如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来提纲挈领,利于人民接受、学习和实践;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来深入浅出地阐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拨动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弦。比如2019年元旦,他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表达,直抒胸臆,有力拉近了与人民群众和时代的距离。实践证明,对于领导人而言,说话的艺术是其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和其工作的成败,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会和理解,关系到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风格的人民情怀,更是蕴含在走进群众心灵的追求上。“言为心声”。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不愿、不屑也不会讲“大白话”,觉得“大白话”太土太俗,不深刻、没水平,没有味道,“成色”“货色”不多。那么,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为何要以善于讲“大白话”为显著特征呢?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深储于心的人民情怀使然。他说过:“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因此,他始终倡导领导讲话要“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这表明,他的语言风格是一种选择。这一选择,以通俗而不庸俗、简约而不简单、凝练而不肤浅为基本方法,以让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为基本追求,以更有群众味、更富群众情、更暖群众心、与群众心心相印为根本目的,清晰地反映了一种深刻的人民情怀,一种始终不忘共产党人初心的追求。从《之江新语》的平语近人,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若干场合与普通百姓交谈的生动平实;从用直白质朴的“群众语言”阐述“高大上”的治国施政理念,到以既如长辈又似邻家兄长的语气与群众拉家常,都是一种理性追求,一种可贵的精神。并且用在人民群众中“特走心”的生动事实,对什么是“大白话”、怎么讲好“大白话”作了生动的诠释,为直接面对面与群众交心、实现真情换真情、与群众心贴心,创造了“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是启迪党的各级干部正确看待“大白话”、善于讲好“大白话”的典范和标本。

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中的人民情怀,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党不管条件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发展,都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刻也不要脱离人民群众,始终站在中国大地上,始终在人民中间,始终投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这样,我们党就会战无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为人民办实事的真挚情怀,也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义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