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一生只为青蒿素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一生只为青蒿素

摘要:正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下发了“关于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同志学习的决定”中所言,“学习屠呦呦同志,就是要胸怀祖国、敢于担当,秉承科学报国的家国情怀,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作为人生追求,以舍我其谁、勇于献身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雄壮激昂的《向祖国致敬》乐曲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习近平向屠呦呦颁授“共和国勋章”。

同一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下发了“关于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同志学习的决定”。 决定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推动中医药行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同题共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考,局党组决定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向屠呦呦同志学习。”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昨天,回眸中国科学家探索抗疟的艰辛岁月。

疟疾,英文为“Malaria”,意大利语称为“不良空气”,中国古典医著称为“瘴气”,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流行病。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传播。通常疟原虫先侵入人体肝细胞发育繁殖,再侵入红细胞发育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盛汗热退为特点。反复的疟疾发作可造成大量红细胞的破坏,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脾大和贫血等症状。

时至今日,“疟疾,这个疫病,仍然是全球三大传染病之一。

根据WHO 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2017年全球疟疾发病人数2.19亿,死亡44.5万人,非洲区域占全世界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的92%。

当前全球抗疟形势不容乐观。

而在抗疟方面,青蒿素是中医药给全世界人民的礼物,更是中国科研工作者大爱无疆的赤诚奉献。

从2007年开始在非洲国家科摩罗实施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获得成功。至2014年,科摩罗实现了疟疾零死亡,疟疾发病人数下降了98%,科摩罗莫埃利岛和昂儒昂岛已基本消除疟疾,这一成效在世界抗疟史上前所未有。

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时任科摩罗总统伊基利卢时,伊基利卢表示“科摩罗对科中关系十分满意。科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给予的帮助,特别是在科摩罗实施的抗疟项目使科人民极大受益……”。

在这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中国科研工作者多少心血和智慧!

屠呦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aa64a34139f43969201ed876e7574c5_副本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得到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广,挽救了全球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也成为用科学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并走向世界最辉煌的范例。

2015年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14日,屠呦呦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16年3月,屠呦呦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9日,国务院授予屠呦呦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一道入围了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2019年9月2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中,用点睛之笔介绍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的事迹——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让来自中药青蒿的青蒿素成为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礼物”。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

1967年5月23日,为了援外、战备紧急任务,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后,疟疾防治药物的研究项目代号被称为“523”。

“523”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1969年1月,北京广安门医院一位参与抗疟研究的针灸医生,向“523办公室”负责人推荐说:“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是个兼通中西医的人才,研发新药应当去找她。”研发目标久攻不下,“523办公室”求贤若渴,正、副两位主任立刻前往中医研究院。“523办公室”两位负责人查阅屠呦呦工作业绩,发现屠呦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仅3年,就在防治血吸虫的生药学研究上创出两项成果,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毅然决定起用屠呦呦。

面对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之严峻形势,此时年仅39岁的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艰巨任务,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当时分配给她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寻找新药;二是继续在中药常山碱上做文章,想办法去掉常山碱的毒性,解决服后呕吐的问题。

从接到任务起,屠呦呦夜以继日地工作,她从历代医籍本草中的有关方药、各地地方药志以及对许多老中医的采访中,收集汇总出包括内服、外治、植物、动物和矿物等2000多个治疟方药,然后精选出640个,编成《疟疾单秘验方集》,送交“523办公室”。

然而,《疟疾单秘验方集》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屠呦呦等不到下文,只好自己去实践,可惜试过一次又一次,效果都不行。其间,她曾研究过青蒿,但却与之失之交臂。古人在古籍中只说青蒿驱疟有效,并未说明青蒿入药的是哪一部位,根?叶?还是茎?加之她择取青蒿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只能是北京药店的现货,因此实验中她看到的是疗效不稳,还有毒性。

此时,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