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宣传工作要切实搞好理论武装工作和切实达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党的宣传工作要切实搞好理论武装工作和切实达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近期,党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规定了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两个巩固”,即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落实这“两个巩固”,对于引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570498291628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搞好理论武装工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完备的科学体系,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本质和规律,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专政,尤其是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如此永放光芒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实属理所当然、理当必然。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共产党性质决定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才兴盛起来。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源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共产主义运动,就没有共产党。20世纪的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哺育下所创立、所成长、所壮大起来的。“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道路的选择。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率先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而又不断发展自身中,才能真正实现。在当今新时代的中国,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要求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特别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社会发展进步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进入新时代,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根本制度、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不断进行攻击。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此起彼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仅仅是理论之争、思想之争、观念之争,更是道路之争、前途之争、命运之争。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我国,就一定要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这一新思想学懂弄通做实,使这一新思想在全国人民中走心走深走实,武装思想、指导行动、推动工作。如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就不怕任何风吹草动。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达到凝心聚力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达到凝心聚力,就成为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迫切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追寻梦想的推动和保障力量。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现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抓住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支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一定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将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也就决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显。我们党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无硝烟的战场取得完全胜利,才能在有硝烟的战场取得永远不败的战绩。

要贯穿人的教育全过程。无论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同、深刻理解、切实践行。特别要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受正确价值观的熏陶、滋养,系好人生价值观的第一粒“纽扣”。

要借助全媒体平台。当今已处全球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新媒体力量不可限量。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络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决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必须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让网络空间常满正能量。要适应网民的接受习惯,采用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管网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融入社会治理。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有着重要影响。在社会治理中体现公平正义、体现民主法治、体现诚信友善等等,这对于人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特别是在就业、教育、司法、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权益、利益的工作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真正认同这种价值观,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运用文化载体。文化文艺,对于陶冶情操、修养心性、滋养思想,有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有着积极作用。文化文艺担负着为民族凝聚力量铸魂的使命。要坚持思想性与艺术相统一,以深厚家国情怀、高尚道德取向点燃精神火炬、点亮人生理想,以真挚的情感、鲜活的形象、平实优美的语言诠释伟大时代、讴歌英模、倡导真善美。切实扭转低俗、庸俗、媚俗,“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让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充满文艺舞台。无疑地,这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着重要引领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