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

摘要: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其推进重点主要包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大方面。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

如何建设“无废城市”?首先要掌握“无废城市”的概念。“无废城市”,不是说这个城市没有废物,而是说这个城市里的废物对人、对环境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对于建设“无废城市”,我认为可以是32个字:源头减量、回收有网、转运有序、综合利用、无害处置、管理有方、大家动手、美丽城乡。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争论较多,有人认为环保督察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我认为,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是有影响的。需要讨论的是,如何让积极影响最大化、让消极影响最小化。那么,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什么?环保督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技术进步。当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各地也有所不同:如果一个地方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和体量比新增产能和体量大,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如果一个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多、新产业新业态多,经济增长速度不仅不会降低还会提高。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当然,从顶层设计来看,中央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走样问题:如“一刀切”关停企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增大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受“去煤化”影响,各地盲目推进冬季供暖“煤改气”,导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迅速攀升,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禁止采沙”导致泥沙类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增加建筑成本;而如不疏浚长江、黄河的“地上河”段,一旦发生洪水就存在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隐患。当然,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还碰到了一件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没有道理的事情:有人说,在沿江、沿河地区,化工企业可以向内搬,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也就是说,即使它向内搬一公里,它的排放就达标了吗?我们考核的指标标准是排放达标,而不是离河有多远。总体来看,环保督察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不应异想天开拍脑袋、搞“一刀切”,要经过科学评估。

低碳发展与气候变化应对。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本质是应对气候变化。在低碳技术方面我们做了很多,一是传统能源应该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地利用。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个事情做好,同时还要提高用电比重,促进产业的生态化。二是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原来弃风、弃光这种现象已经明显降低了,新能源利用率,特别是风能利用率2018年可以达到97%,这是非常高的。现在我们采取各种措施,新能源的浪费率下降了,转化率提高了。三是要发展低碳服务业,解决好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问题。2017年12月,覆盖全国的统一碳市场正式启动, 发电行业成为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突破口。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到碳市场中来。

山水林田湖草与生命共同体。无论是治理、保护,还是生态产品供应,都要有系统设计,从实际出发,不能什么都“一刀切”。有人和我讨论这么一个问题,沙漠是不是都应该种成草?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无论是种树还是种草,都需要水,但是有些地方就是没有水,种一棵树的成本非常高,这个情况怎么办?我们必须提高森林草木覆盖率吗?实际上,荒漠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状态。我们是要尊重自然规律,还是必须多种草?这需要从实际出发,经过科学认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规律,才能真正建设好生态文明。

与生命共同体有关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另一个新的概念“生态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其特点在于节约能源、无公害、可再生。生态产品的概念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又涉及到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环境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领域。大自然提供的生态产品都包括什么?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蓝天白云等。这种生态产品现在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人类投入了劳动的是不是也叫生态产品?比如农产品、林下经济、水产品、海产品等,我认为高质量绿色有机产品都应该是生态产品类型。而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就是利用生态产品发展当地的经济,主要包括包括发展旅游业、销售生态产品等。当然,它们还有生态保护功能,比如净化空气、防止山洪、吸收二氧化碳等等,这些需要财政转移支付来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出“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考虑的重点。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思路

第一,污染防治要避免被传统思路锁定。环境污染防治要避免传统思路,不能“穿老鞋、走老路”,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传统防治技术思路是,将污染物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比如,大气污染治理,电厂脱硫、脱硝,大气是干净了,排放在大气里的东西脱到固体废弃物了。如今我们要进行思路到技术、政策和制度上的创新。现在看来,垃圾处理成本越来越低。当然,我们还要避免污染治理的碎片化。治理碎片化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每块治理都要投钱,如果我们把这个产业链连起来变成一个产品,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思路了。同时,还要有“水处理概念厂”,减少药物投放量和能源消耗。以后,还可以把水处理厂作为一个景观,让大家旅游参观。

第二,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的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可以在城市中,也可以在工业生产中。生态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包括: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紧凑城市、可持续城市;从建筑物角度来看还有很多认证,比如绿色认证、LED认证等指标体系。从工业上看,生态设计主要是解决减材、去毒、降碳问题:一是减少材料利用,二是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利用,三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科技创新有很多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煤炭为基础能源,出现了蒸汽机、印刷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能源是电力,制造的核心是内燃机,出现了电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能源是新能源,出现了3D打印、物联网。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新,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建立大数据基础。通过大数据基础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要什么、推进什么、解决什么。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大家已经明确,那么做什么、怎么做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现在,一些电商把农村和城市有机衔接起来,做有机食品从地头到餐桌的溯源,这对生态产品消费非常有意义,也能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第四,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将城市污水处理、污泥产生沼气等联系起来,也可以将垃圾处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河道清淤等联系起来,形成环保、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前面讲到,应该把供水、排水、水处理、中水利用、城市防洪、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因素都串起来,这样一来既能减少中间交易成本,还能形成产品,形成产品以后就能挣钱。循环经济是生产产品的,这样就可以花更少的钱改善环境质量,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点,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这是民生问题,也是未来非常需要的事情。

第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环境是公共产品,当然需要政府。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监督检查等。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推动经济转型,研发技术,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当然,企业建在什么地方有它的经济规律。企业布局一般是靠原料、靠市场、靠企业。比如,矿产资源多的地方就能发展成资源型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很多城市建设了钢厂,钢材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业余热可以用于职工洗浴、供暖等。一个企业的原料可能是其他企业的中间产品,而它的产品可能也不是终端消费品,于是企业之间就形成了企业集群,企业靠在一起进入园区,可以减少中间产品的运输,减少交易成本。与此相关的,在区域经济中还有一个概念叫“梯度发展”。有很多产品不能进行远程运输,特别是水泥、建材等。现在,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没有办法运输出来,也是因为运输成本太高。这是“梯度发展”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