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高呼“人民万岁”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高呼“人民万岁”

摘要:70年来,我们的事业发展之顺利、成就之不凡,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70年为新的坐标起点,矢志奋斗再出发,更应牢记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靠山。

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风雨飘摇的70年前的中国,但在和平解放的北京,红旗高高飘扬,锣鼓喧天。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出席了30万军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按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然后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举行了盛大庆祝游行。

摄图网_500839194

晚上9点20分,整个庆祝典礼的活动就要结束了。毛泽东在主席台上向停留在广场中的人民群众和值勤的工作人员说:“同志们辛苦了!”孰料这时广场上却出现了更热烈更感人的高潮。广场后半部分的群众,举着红旗、鲜花、灯笼,潮水般向前面涌去,走在游行队伍后面的华北大学和华北革命大学的14000多名学生,一齐欢呼着涌过5座白玉石桥,“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响彻云霄,欢天动地。

面对这沸腾的场面,毛泽东主席把身子探出栏杆外,一只手举向空中,时而招呼着群众,时而有力地鼓掌,时而挥动着向群众致意。当“万岁”声的高潮再次涌起,毛泽东主席终于遏制不住自己的激情高呼:“人民万岁!”

正在退场的群众听见从广播里发出的毛泽东主席响亮的声音,立即改变了向东向西分走的路线涌向天安门。数万名青年大学生与游行群众交互环绕,欢呼跳跃,不忍离去。在毛泽东主席的眼里,青年是早晨的太阳,新中国灿烂的美景属于他们。他俯下身子,把帽子拿在手里,挥动着向白玉石桥上的青年和人民群众致意,又一次激动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青年同志们万岁!

此后,在很多面对群众的场合,当人民热情地喊:“毛主席万岁”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总是以高呼“人民万岁”回应。

岁月穿梭,岁月如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时,天安门城楼上,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看着连绵不绝的游行队伍,曾意味深长地说道:“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老一代革命家为何有如此感慨?因为在他心目中,最朴素的感情就是苏区人民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是长征部队的基本力量。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约有8.6万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央苏区。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战士,也绝大部分来自中央苏区。作为中央苏区主体的赣南,当时总人口为240万,就有33万人参加红军,60万人支援前线,也就是说,几乎全部青壮年劳动力都参加了保卫苏区的作战、支前的军事斗争。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中,赣南籍红军达五六万人,占中央红军总数的65%有的县、区、乡,16岁至55岁的男子,凡是身体合格的都争先恐后地参加长征。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2万人,其中半数牺牲在长征路上。

当年的于都河宽600多米,河面上没有一座桥。红军渡河时设有8个渡口,水深两三米的地方,必须架设浮桥;一两米深的地方,战士就涉水而过或由渔民撑渡过河。于都人民为了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进行,无论是部队集结、渡河和生活保障方面,都作出了有力的支援和无私的奉献。县属地方武装,配合红军牵制和狙击敌人,封锁消息,为中央红军集结转移提供安全保障。慰问集结在于都河两岸的红军指战员,群众不仅把最好、最干净的房子腾给红军居住,而且还组织慰问队,给红军送鸡蛋、猪肉、衣物、草鞋等物品。帮助红军征集器材,架设浮桥,于都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动员沿河千家万户提供材料,有的群众把自家的门板、床板都送到了工地,有的年逾古稀的老人将家里全部木材献完后,又亲自把自己的寿材也搬到了工地。那段“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的历史,至今还能找到清晰的画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望着淮海战役支前路上一望无际的独轮车,陈毅元帅讲了一句传世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父老乡亲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1947年8月,陈毅司令员在渤海区阳信何家坊给区党委机关干部做报告时说:“我们在山东战场上接连打胜仗的第一功,应记到支前民工的账上……在特定意义上说,我们的胜利是用小车推出来的,再加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同时,表扬了渤海区的支前工作。

渤海区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的几个大战略区之一,是1944年1月由清河区和冀鲁边区合并成立的。特别是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以后,受敌三面包围的渤海区首当其冲。当时,渤海区辖40余县,近900万人口,30%以上地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老根据地。区内平原宽广,盛产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是华东战场的可靠后方和战争物资供给地。

1948年12月31日,粟裕副司令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报告中说:“地方党政军民不顾任何困难与代价,以全力支援前线,这是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世界战争史上,没有哪一支军队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那样身后会有那么多的民众奋力支持,也没有哪一支军队曾在作战中享受过如此巨大规模的后勤支援。

“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毛泽东《论持久战》提出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人民战争思想的精髓所在。他一生有许多重要论述,强调指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这些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光芒的重要论断,推动了中国革命、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937年3月,毛泽东同志领着只有几百人的队伍与几十万人的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兜圈子,面对一边是黄河天险,一边是敌人的险恶处境,他说到:“哪里最安全?人民拥护我们的地方最安全,我看中央在陕北的安全有保证”。最危险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与寻找他的国民党追兵仅隔离一个山头,此时,毛泽东同志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隔了一个山,就像隔了一个世界哩”。

战争年代离不开人民,和平年代同样不能离开人民,更不能忘记人民。

如今,我们迎来了伟大的祖国成立70周年。70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现场,再次郑重宣告,“人民万岁”。人民,还是人民。可以说,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一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历史,也是一部亿万人奋斗不息的历史。“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从建立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新中国的名字上。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我认为,“人民”就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70年来,我们的事业发展之顺利、成就之不凡,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70年为新的坐标起点,矢志奋斗再出发,更应牢记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靠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