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2)

摘要: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标志着我们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期”走向“新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巨大的历史跃升,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新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讲了五个方面,大家肯定都了解,我不重复这些。我就是想从自己的角度体会一下这个“新时代”,我感受到的“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主要讲四个方面。

第一,“新时代”是走向富强的美好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面有一个新的逻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像三级跳一样的几个飞跃。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实际上就是进入“新时代”的一个转变。过去就是富起来或者站起来,以后就是强起来。说到强起来,是已经强起来了,还是正在强起来呢?党的十九大报告表述得也很明确,站起来、富起来是已经完成的表述,因为实现了站起来,也实现了富起来,但是不能说已经实现了强起来,只能说迎来了强起来。所以说真正走向富强是一个过程,讲强起来,同时也是讲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新时代”就是更加富强、更加美好的时代。

第二,“新时代”是发起冲刺的关键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这意味着“新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冲刺,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向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起冲刺、冲锋的一个时代。

现在“新时代”到来了,我们发展的脚步在加快,可以说是狂奔之上再加冲刺,这就是“新时代”的节奏。“新时代”是一个节奏更快、更加需要奋斗的时代。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发展进入到了冲刺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处于爬得差不多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是最难的时候了,一点儿都不能松懈。因为你没有劲了,就很容易松懈,而且你一看目标就在眼前,就觉得可能没问题了,也就可能松懈。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出问题,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拼了。我看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都是“拼了”的这么一种状态。

第三,“新时代”是充满风险的危机时代。我们描述“新时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强起来”“美好生活”“兴旺发达”等这些词。但是任何时代都是两面的,另一面是什么?我们也无可讳言,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过,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世界上就没有不存在风险、慢慢悠悠搞就可以成功的事情。

第四,“新时代”是团结奋斗的拼搏时代。“新时代”有风险怎么办?那我们就更不能退缩,只有不断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新时代”的精神气质是什么样的

现在老说精神气质,“新时代”有没有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下面我列举几个方面。

一是自信豪迈。在“新时代”我们中国人更加自信了,而且真的是豪迈地大踏步前进。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处在不自信的状态,我们在追赶,在学习外国,在向人家请教,在引进人才。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谁都能看到中国厉害了,我们也开始变得自信了。

二是奋进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讲在“新时代”特别要勇于担当。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实际上就是讲一个担当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讲担当,我体会是,不光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大担当,咱们也应该有小担当,整个时代都应该有担当。

三是紧张专注。我记得《亮剑》里有这样的情节,李云龙平时大大咧咧老骂人,但是有一段时间突然不骂了,脾气变好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大战要来临,指挥员就要处在一种内敛、收敛、集中注意力的状态。我们国家在冲刺,在发起冲锋,我觉得也应该相当于大战即将到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紧张专注起来。

四是敢斗必胜。我们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我认为这是现在非常需要的。

(四)“新时代”从哪里开始

很多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也有人说从党的十九大开始,大家主要是在这两个节点上争论不休。我专门思考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把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使用哲学思维进行科学分析,不必在党的十八大还是十九大这两个节点上争论。很多人觉得“新时代”应该是2020年或者2021年才到来。什么意思呢?应该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候到来。但历史的发展是从来不会按照设计好的脚本进行的,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变化,“新时代”的到来提前了。党的十九大宣布我们进入“新时代”。所以有的人认为“新时代”的起点就是党的十九大,这个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问题,进入“新时代”与宣布“新时代”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党的十九大宣布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就是从党的十九大才开始进入“新时代”,也可能是之前就已经进入“新时代”了。而且以党的十九大作为“新时代”的起点,等于说把党的十九大之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都排除在“新时代”之外了。按道理说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这五年具有双重性、模糊性。它既可以说是“新时代”,也可以说不是“新时代”,怎么说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认为,在此问题上存在着三个历史节点:十八届一中全会、党的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们各自都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新时代到来的标示意义,应该从它们共同构成的一个“时间段”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过程。这意味着,“新时代”的到来有一个“进入期”,它由三个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十八届一中全会是新时代到来的启动点,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到来的关键点,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则是新时代到来的收尾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多长,取决于这么几方面的情况:第一,取决于承担的历史任务;第二,取决于历史发展;第三,取决于我们党在这件事情上的政治考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问题又一次凸显出来。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跨度究竟有多大?到底发展到什么时候,我们党才能宣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为什么?

为此,我们不能满足于以往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认识,尤其是不能停留于以往对初级阶段长期性的理论依据的认识,而要结合当今时代和未来发展的新形势,对此作出新的思考,深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短,是由其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即是与其承担的历史任务及其完成情况紧密相关的。只有在完成了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会结束。如果重新梳理和思考一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就会发现它本身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也就是说:从最初设想的承担一个历史任务,发展到将来要承担两个历史任务。第一个历史任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低起点的历史课题,也就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需要“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问题,使我国社会主义从“不合格”到“合格”;第二个历史任务,是在完成第一个历史任务之后,从“合格的”社会主义起点上向前走,初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度,不仅取决于完成第一个历史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而且也取决于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总起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度,主要地取决于接力完成这两个历史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之和。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